第12版:能源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瓶颈潜力仍大
本报记者 王胜颜

  中国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永远是在出现矛盾、化解矛盾的轨迹中前行的。矛盾的起源是一方面客观上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电力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电力投资力度持续升温,电源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电网建设速度逐年加快;另一方面,主观上意识到伴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的是能耗也在不断攀升,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所以转变增长方式的呼声和要求一浪高过一浪。

  数字已经告诉世人,2002年至2007年,我国电力累计投入超过2.5万亿元,从2002年的2296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超6000亿元,电力投资增长弹性系数明显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

  数字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最近的六七年,由于打破了电力行业原来高度一体化的垄断体系,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电源建设进一步加快,成为历史上电源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10倍。大型高效发电机组纷纷批量投产,2002年至2007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约3.5亿千瓦,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总和。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连续突破5亿千瓦、6亿千瓦和7亿千瓦。2008年1月—9月,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实现投资2166亿元,新增生产能力5648万千瓦,我国电力装机不久将轻松跨上8亿千瓦大关。可以预计到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28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左右。

  那么下一次电力工业节能降耗的创新在哪里?专家们把目光投向了电力工业并不合理的电源结构,调整结构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中国电力的电源结构是多年来优先发展火电的战略部署形成的,与同期火电迅猛发展相比,风电、水电、核电等其他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不足30%,而火电一直在占70%以上的高位运行。由于电力供应中水电、风电等都是可再生能源,火电则是高耗能、高排放的电源,不合理的结构就是电力工业突破瓶颈的最后障碍。

  我国电力工业早就已经意识到了电源结构不合理的巨大危害,调整结构已经提了多年。2007年电源投资同比增长7.36%,远远低于全国投资的比例,但是电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水电同比增长了9.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火电增长同比是负增长,—10.08%。这种增长方式和增长趋势是电力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变化,很显然,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核电、风电保持了高速的增长,风电同比增长了173.94%。从2005年—2007年三年的统计数据看,火电的投资比例为70.3%,69.77%,62.13%;而核电的投资比例为1.0%,2.94%,5.07%,风电的投资比例为1.4%,1.96%,5.30%,由此也可看出近年电源投资结构呈现清洁能源加快增长的格局。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在建项目是2.6亿千瓦,其中火电仅占了45%,45%是历来最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我国电力工业的电源结构更加趋向合理,节能减排的结构基础更加扎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