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大文化促大旅游
———江苏淮安市保增长促发展纪实(上)
本报记者 谢文哲

  以大文化促大旅游,是淮安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之都、中国淮扬菜之乡,江苏淮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市区,正在建设中的水渡口文化展示区,汇聚了淮安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一批高品位的现代建筑,大运河市民文化广场、文化宫、清江影城、书城大厦游人如织;在农村,民间艺术节、民间收藏展、庙会、集会等文化氛围异常浓厚……

  “繁荣大文化,传承淮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彰显淮安与时俱进的现代文明,其目的就在于不断提升淮安的软实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持续驱动力。”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以到2010年把淮安建成为具有较强文化竞争力、亲和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大市为目标,淮安充分发掘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文化淮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在多方位展示淮安文化的魅力方面,淮安以繁荣文艺创作、保护文化遗产、构建产业格局为抓手。淮海戏《豆腐宴》、《皮秀英》10年磨一剑,成为艺术舞台上不可多得的精品,为今后淮海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洪泽湖大堤被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金湖秧歌、十番锣鼓和蛋雕、草编手工技艺等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挖掘、整合和传承。淮安着力推进有特色的主题文化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几年来,连续举办了六届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举办了市民广场晚会、淮安市民间艺术节等。

  淮安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服务优良、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10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贯穿了强烈的文化意识,形成了覆盖县、乡、村和城市、集镇社区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其中,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洪泽文化中心成为苏北地区一流的县级文化设施样板。

  同时,淮安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文化阵地与文化传输渠道的衔接。目前首批18个农村“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农民群众获取优秀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娱乐档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不断扩大“送戏下乡”、“送电影到村”、“送书到屋”的活动规模,变文化“常下乡”为“常在乡”,并全面推进“农家书香”工程。

  在文化淮安的强大支撑和带动下,淮安旅游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淮安初步形成了市区人文景区、洪泽湖风景名胜区、盱眙山水旅游景区、金湖生态农业观光景区等四大景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据介绍,2002年以来,淮安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

  “淮扬名菜香天下、美丽清纯洪泽湖”这一城市名片,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赞同。一个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建成,必将为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