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渠,在希望的田野上延伸

  1月12日,在成都市双流县新兴镇柏杨村鱼腥草种植基地,成片的田地覆盖着厚实的稻草,人走在上面发出“沙沙”声。

  掀开稻草,地里布满了手指长的鱼腥草嫩芽,村民魏厚华随手扯下几株,递给记者:“每亩年产1500公斤,每公斤6—8元,我种了9亩,年收入至少8万元。”

  耕作9亩地,每亩地创下近万元的收益,在过去这是魏厚华所不能想象的。去年8月,柏杨村完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改造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成为了现实。

  沿着宽敞的石板路,记者走进了魏厚华的家中。储物间堆放的一个水泵和成卷的塑料水管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样的“装备”在当地村民家中几乎是每户一套,“在以前没有这些玩意儿就别想种田。”魏厚华告诉记者,夏季是柏杨村的农田用水高峰,由于没有灌溉沟渠,连续几天不下雨地里就旱得很。每到这个时候,这套“装备”就派上了用场。一到傍晚,魏厚华就和其他村民一起,把水泵拖到附近的堰塘、蓄水池旁边,接上数百米的塑料水管,把水引进田里。田多水少,加上水泵功率低,浇灌一亩田需要两三个小时,引一次水要守一个晚上。

  种植鱼腥草收益高,魏厚华也知道,但鱼腥草喜润、怕湿、怕干的习性,让人望而却步。水不够,养不活,水多了排不出去,苗子就烂在地里了。

  去年6月,双流县政府出资120万元,在柏杨村进行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包括硬化田埂、铺设U形槽8000余米、安装120套喷射直径为32米的喷灌设备。都江堰东风渠的水通过管道送到了田间地头。

  魏厚华把记者带到了地里,“这个闸门连接着U形槽,引水、排水,只需要开关闸门就可以。”通过喷灌设备,给庄稼浇水方便多了。

  记者了解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完成后,柏杨村已种植鱼腥草1000余亩,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增加到了去年的5800元。“增收的部分,至少有40%应归功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委会主任吕升建告诉记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的完成,减轻了村民的劳动负担,目前该村有耕地3530亩,只需不到700人的劳动力。

  在双流县煎茶镇青松村“双流县现代农业保障用水一期”第二批工程之一的回龙斗渠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水渠两壁敷水泥、垫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程从去年12月9日开工,如今已接近尾声,预计春节前就可投入使用。

  青松村村民杨文全既是工地的负责人,也是青松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成员。为健全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严格材料、工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双流县成立了以水库灌区、行政村为单位的7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的招标、建设、组织投工需要农民用水户协会投票决定,并全程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管护,以及建成后的用水协调工作。”双流县水务局刘志勇说。

  在杨文全负责的工段,50余名工人多是青松村从外地打工返乡的农民,王开德就是其中之一。回龙斗渠旁边,就是王开德的1亩草莓地和3亩油菜地。在回龙斗渠改造之前,由于水渠年久失修,遇到下雨就会塌方、淤塞,庄稼需要水时等不到,水多了又排不出去。此次改建回龙斗渠,王开德第一个就报了名,忙上忙下干劲十足。

  记者从工程负责人处了解到,农田水利建设因为有了返乡农民工参与,解决了以往人手不足的问题,不仅使得工程能提前完成,还使农民工实现了就地就业。

  “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领到了1600多元的工资。”王开德说,他在乎的并不是这1600多元钱,而是水渠整改之后的收益。草莓现在的收购价是每斤7元,今年丰收了,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双流县共有70余处农田水利建设工地,约1万余人正在加紧施工。“春节前建好,春节后派用场。”这是记者在工人们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