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中部强县”为目标,以城乡协调发展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坚定不移地把“工农统筹”作为第一动力
长垣县委、县政府坚持工农业相互依托,走出了一条“双赢”发展之路。一是以工业企业反哺现代农业生产。在培育壮大工业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工业企业“嫁接”改造农业,从土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涉农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涉农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7家、市级10家,年产值5亿元。二是以协会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在支持引导工农互动的基础上,长垣县委、县政府还通过建立农业协会变分散经营为组织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县已组建红薯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合作组织65个,带动农户1000多户,既降低了农民创业风险,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二、坚定不移地把“城乡统筹”作为第一要事
近年来,按照新乡市委、市政府“三位一体”工作部署,长垣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垣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一是坚持市场运作,改造旧城区。以推进市场建设、繁荣商贸经济作为旧城改造的突破口,大胆引入资本运营理念,按市场经济规律去经营,实现了旧城改造市场化、资金筹措多元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先后投资4亿元,建成10多座大型专业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完成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安置1.5万名下岗职工及农民就业。二是坚持惠民利民,搬迁“城中村”。在“城中村”搬迁过程中,以事实教育干部增强亲民、为民、富民、安民意识,带着感情干工作,带着责任搞建设,实现了依法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不同区域区别对待,探索形成了城镇带动型、企业带动型、村庄整合型、富户外迁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 三、坚定不移地把“区域统筹”作为第一抓手
根据滩区、老区、背河洼地区“短板”现象严重的现实,长垣县委、县政府启动了“三区”脱贫致富计划,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一是富民工程向“三区”覆盖。重点实施了“一带三区”计划(即沿黄绿色养殖带,东北部水稻种植区、中西部优质粮食种植区、西北部瓜果蔬菜种植区),重点调整种养结构,发展经济林业。二是强镇壮企向“三区”援助。深入开展“强镇帮弱乡”、“百企带百村”、“干部联农户”等对口帮扶活动,推动落后乡村后发赶超。三是基础设施向“三区”延伸。长垣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争取了一大批公路建设项目,为改善经济滞后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坚定不移地把“社会统筹”作为第一保障
长垣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民计民生要率先改善”要求,努力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得到有效的落实。要发挥优秀劳务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工程,依托民营企业相继建成了博大烹饪学校、建筑防腐培训中心、恒力技校等培训机构,为农民提供建筑防腐、微机操作、厨师等技术培训,实现了劳动力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和智能型的转变。要深入开展“十百千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等一系列活动,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作者系河南长垣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