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山东经济学院对面小街上的“地瓜坊”,该学院200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邵立成和一位来帮忙的同学正在忙着招呼顾客,生意很是红火。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学校的引导和鼓励下,我想干脆自己创业。”邵立成说,他先在老家青岛起步,生意不错,去年11月20日在学校对面的商业街上开了这家小店。
小店开张以来,邵立成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和乐趣。“除了要创新品种,还要搞促销、做宣传,后来看到考研的同学没时间买饭,我又开始送外卖”。他说,这个生意虽然不大,但足可以养活自己,大学生就业其实路就在脚下。
邵立成是山东经济学院引导和鼓励的大学生创业典型,也是今年611万名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代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各地各高校积极应对,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采取有效措施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
北京交通大学通过“引导工程”、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先后邀请73名“村官”校友返校述职,组织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扎根西部和自主创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校友作专场报告,激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和自主创业。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面向铁路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始终保持在25%左右。
为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门槛较高、培训不足、资金获取渠道有限、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日前下发了《关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的指导意见(试行)》。据介绍,只要是具有西安市户籍,近年来取得毕业证书的大学毕业生(含研究生)及留学归国人员,在2008年1月1日后创办的,注册地和纳税关系在西安市辖区,且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或从事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开发等的小型法人企业,都能获得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贷款。
针对正处于创业初期或有创业意愿并已提交入驻自主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申请的高校毕业生,2008年11月30日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在东北财经大学启动了全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训项目,以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积极创新高校就业服务模式
日前,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28所高师院校联合供需洽谈会上传来好消息:10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需求信息近7.8万条;开办第一天就有4万余名毕业生参与洽谈,总体供需比达1:1.95,一个学生对应近两个招聘岗位。这是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积极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带来的变化。
据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介绍,该校积极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通过成立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建设就业联盟网、举办联合供需洽谈会等措施,不仅有效应对了近年来日趋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确保本校毕业生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的就业率,而且拉动东北地区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提升2至3个百分点。
北京交通大学则深化服务,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一是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就业资讯网,招聘信息及时上网、随时更新;开通就业信息短信平台,向毕业生第一时间发布招聘信息和就业提示;开通远程面试、网络招聘,有效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提高就业效率;开设职前教育网络课堂,35门课程涵盖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过程、职场转型、自主创业等7方面内容。二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把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三是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提供个性化指导。建立就业指导咨询室,每天下午安排专人接待学生来访,本学期已为200余名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职业指导与咨询。四是以就业指导讲座为载体,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聘请业界专家和职场经验丰富人士为就业指导师,每年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大型就业指导讲座40余场。各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每年举办中小型就业指导讲座100余场。本学期已面向2009届毕业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12场,参加人数达3500余人。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教授告诉记者,武汉理工大学今年共有毕业生11779人,学校除了主动“走出去”组织用人单位来校召开毕业生招聘会外,还新建立了毕业班信息员联系制度,在毕业班级设立就业工作信息员,向同学提供网上和学校就业网上有关本专业的招聘信息,向学院提供本班学生就业状态信息,以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将在全国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针对不同时期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需求特点,在毕业生离校前,重点做好适合于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收集、组织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网络招聘等帮助毕业生求职的服务活动;在应届毕业生离校后,重点做好登记求职和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见习、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服务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等服务活动;对困难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