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常德:努力做活“水”文章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谢 瑶 陈志强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常德市内湖、内河水质明显好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常德市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做活“水”文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围绕“弘扬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常德”的主题,努力创建生态市。    (资料图片)

  常德,你不一定熟悉,但一说起“洞庭天下水”“世外桃花源”,你肯定就不陌生了。这座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之城,既神秘美丽,又现代祥和。

  常德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有着千年的远山屋脊、千年的古稻遗址以及千年的遗风旧韵。改革开放以后,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步一个台阶,如今,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求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常德市又多了一个目标:做活“水”文章,创建生态市!

创建生态市,常德人的不懈追求

  “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常德建设生态市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常德人的不懈追求!”湖南省常德市委书记兼市长卿渐伟告诉记者,建设生态市可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赋予具体内容,这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规划为蓝图,围绕“弘扬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常德”的主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环洞庭湖造纸企业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镇村同治,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改水工程和生态林业建设等,让创建生态市成为常德人的自觉行动。

  2004年8月,常德市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议,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目标;2006年10月,常德市发布了《常德生态市建设规划》,确定了常德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生态经济日趋发达,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合理,到202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于40%;生态环境更为和谐,环境污染基本消除,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环境整洁优美,生活质量全面改善,生态文化特色显著,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超过90%,城市化水平大于55%……

  2007年9月,常德市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协调全市生态市建设的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建立创建生态市的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把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污染物减排等工作逐项分解落实。常德市还制定了《常德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考核验收暂行规定》,启动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今年4月,石门县壶瓶山镇、子良乡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常德是个鱼米之乡,但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也带来了生态市建设的难度。2007年,常德市农业局在桃源县茶庵铺镇卢家冲村、汉寿县沧港镇软纳桥村等9个村开展了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示范区内生活垃圾采用“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原则,设立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和农田有机废弃物堆沤池,分别收集有害垃圾、玻璃容器类垃圾和可降解垃圾,对农村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既净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又带动了再生物资业的发展。

  农村养殖是污染的源头。常德市重点抓规模养殖,养殖场建到哪,沼气池就建到哪,基本达到了“一个养殖场,一个沼气池,一个生态园”。在石门县蒙泉镇九峰村万头猪场,在桃源县茶庵铺镇养殖场采访,记者闻不到异味,入眼入耳的只有树绿花香。常德市还重点实施了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通过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强制关闭了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4家小煤矿,大力推广沼气、节能炉灶和以燃煤为主的密集式烤房,目前已发展沼气447口,节能炉3022个,节柴灶7277个,每年可节约薪材2.27万立方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集中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创建生态市过程中,常德逐渐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牢固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守住保护耕地、改善生态、节能减排、保障民生“四条底线”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生态市建设。2007年,常德市投入资金9265万元,初步形成了“市场动作,农民参与,民办公助,政府监管”的生态建设营运机制。

关停污染企业,再现碧水蓝天

  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流域水循环不仅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也是诸多水问题和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

  常德多水,“水”文章做得好坏,对常德在创建生态市过程中,生态环境和城市品位建设关系重大。

  芦荡雁歌、烟波浩淼的西洞庭湖,直接养育着常德600万人口,而享受着母亲湖滋润的常德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珍惜也日胜一日。 

  洞庭湖区丰富的水资源、每年近100万吨的芦苇、大片的速生杨树林,催生了造纸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洞庭湖区只有40多家造纸企业,仅仅5年,便冒出190多家,年产纸100多万吨。

  与造纸产业迅速扩张如影随形的是触目惊心的湖水污染。环洞庭湖的造纸企业除泰格林纸集团两家子公司外,竟没有一家达标排放企业,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任何治污设施,制浆造纸产生的大量污水直排洞庭湖,致使部分流域水质变成劣五类。大大小小的造纸企业,让洞庭湖不堪重负。 

  2006年底,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整治大战在湖南省环洞庭湖打响了!短短一年间,234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整治。在这场洞庭湖污染整治攻坚战中,常德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2007年上半年,内湖内河水质明显好转,造纸企业比较集中的安乡县大鲸港、青龙窖、马坡湖等断面水质恢复到了Ⅲ类水质要求,注入洞庭湖的水质明显变清,达到了功能区划标准,汉寿县坡头沅江国控监测断面主要有机物污染负荷同比下降65%,沅澧二水常德市段和主要支流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是湖南省四大水系中水质最好的河段,按功能区划分的水域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008年,常德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提出在2008年要实现重点行业和区域性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障,环保能力建设有新的突破,该市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分别控制在6.72万吨和7.8万吨。

  关闭污染企业只是治理的一个内容,能否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条协调之路呢?常德市领导告诉记者,目前,这里的污染企业已经关闭了一批,现在政府要做的是推进造纸企业建成完整的治污处理系统,一面禁止污染企业上马,一面鼓励企业实现循环生产,这样既可解决污染难题,又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良心。”记者来到湖南雪丽造纸有限公司,公司内这条醒目的标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当地支柱企业,雪丽造纸率先在234家整治的造纸厂中建成了治污处理系统,如今也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环保的甜头。

  湖南雪丽造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该公司自筹资金1.06亿元用于污染治理,相继建成了“碱回收”治污工程、中段废水处理工程和白水回收工程。 “如今,我们公司可是常德市生产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先进,产品档次最高的制浆造纸企业,具有年产10万吨的制浆造纸生产能力,预计今年将上缴税金2000万元。”

  据悉,随着总投资达7000万元的“碱回收”工程全面竣工,雪丽造纸公司每年可回收烧碱6万吨。今年5月,雪丽造纸碱回收率超出国家70%的标准,达到了85%。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如今,我们可是实实在在尝到了环保带来的甜头呀,这套碱回收设备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发电1800万千瓦时,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也就是说,用不了几年公司就能收回治污设备的成本。”

不要污染的GDP,还民清洁水源

  4月1日,常德市澧县王家厂水库竖起了一块常德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的标牌,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行动也于这一天正式启动,该市1200多座大中型水库禁止投肥养殖,同时该市所有县市区主要负责人递交保护责任状。

  记者了解到,常德市虽然地处湖区,但由于地表水污染、苦咸水危害等,100多万农村人口面临饮水不安全问题。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牵头的班子,计划用5年的时间,让100万农民彻底告别饮水不安全的状况。

  据介绍,常德市农村饮用水缺乏主要是水质性缺水,主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投肥养殖。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关闭污染严重的工厂,禁止投肥养殖和养珍珠。

  “2007年,常德市的水面养殖产值达38.86亿元,占农业比重的19%左右,关闭这些污染企业,在水源地周边停止投肥养殖和养珍珠,这样做表面上会导致GDP和财政收入减少,但从长远看,关得值!”常德市领导说。

  今年,常德市颁布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监管职责,建立评价体系和标准,划定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将所有集中供水工程的取水水源都纳入保护范围。5月1日,该市37座大中型水库解除了所有投肥养殖承包合同,1189座大中小型水库被划定为市县水源保护区,坚决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禁止新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设排污口,原有排污口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标准达标排放。同时,提倡使用生态农药、生态化肥,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为将此举落到实处,常德市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对终止养殖合同造成的损失,由市县财政分担补贴,对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每年给予3万元的补贴;市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破坏水源的行为,并在大中型水库设立水源保护监督员;建立定期监测、挂牌督办和应急救援的长效机制,加强考核问责,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对区县的目标管理考核。

  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常德市还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规定价、计量收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新路子。对离城镇较近的地区,通过延伸城镇已有的供水管网来解决;对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的地区,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对居民点分散、水源规模较小的地区,主要兴建单村集中或分散供水工程。常德市通过在人口较为集中地区建设示范片工程,不仅便于相关部门对水质的监管,降低供水成本,还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步伐的作用。

  在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木塘垸乡,对这里的3万多农民来说,一座水厂就意味着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问题。“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了!”彭家湖村八组村民吴秋枝拧开自来水龙头,看着哗哗的清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