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川县映秀镇:过冬物资样样全

  进入映秀,那块巨石就闯入眼帘。这是一块从山上滚下的巨石,它耸立在道路一侧,上面镌刻着“5·12震中映秀”几个红色大字,与旁边立着的“映秀新貌”巨幅图板一起成为映秀镇的路标。

  映秀镇是一个两山所夹、一水所绕的川西小镇,进出只有一条山间道路都汶公路。如今,公路已经通畅,路旁的大山上依然可见山体滑坡、泥石流冲击留下的斑斑痕迹。

  一辆牌号为“川J12756”的卡车正停在路边卸货,都是棕垫、牛毛毡、竹胶板、蓝色油布等灾区过冬急需的物资。车旁是大片的自建房,一间间尖顶平房成排成列,四周都围上了黑色的牛毛毡,每户门前除了玉米、辣椒外,还挂着一个灭火器。记者走进去,屋子都有烟道炉,暖暖的,跟永久性住房里的温度相差不大。

  货刚卸一半,蔡宗泉就迫不及待地摊开一卷油布剪裁起来。他告诉记者,这里是映秀镇蔡家岗村村民集中居住点,房子都是各家自己建的,他家的房子建好了,就差7米油布糊顶,所以快点裁了拿回去好完工。

  蔡家岗村往前不远就是映秀镇中心,那里已成了大型板房区。在成排成片的板房中,不仅建起了映秀小学,而且还建有商贸街、餐饮街,邮局、医院等各类生活设施亦十分齐全。板房区的对面是垮塌严重的映秀中学,那里瓦砾已清理完毕,留下的是变形的建筑框架。中学后面的板房区里聚集着不少商店和餐馆。在一家名为“聚朋酒家”的板房餐馆里,记者吃上了热腾腾的木耳炖腊猪蹄汤。

  沿着一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行,记者遇见了枫香树村55岁老人罗启福,他刚分了板房,今天就入住。他说,震前家里有5间房,全塌了。过了年,他就去重庆市城口县巴山镇打工,那里正在修水电站。“我们不能忘记党和人民的恩情,可重建家园、恢复生活还得要自力更生。”

  53岁的马锡贵正和几位渔子溪村村民一起给小路修上水泥台阶,听记者询问过冬过年情况,他朗声说道:“过冬过年,肯定没得问题!”马锡贵告诉记者,他家里8口人,儿子、女儿、孙子都住板房,自己和老伴住在自搭的过渡房里。天冷了,镇上发了棉被、棉衣、电热毯、烟道炉、暖手炉,还有牛毛毡、竹胶板、棕垫、草垫;要过年了,又发了米、面、油,啥都不缺。在这儿修路,一天还能领到50元补贴。据悉,为了让受灾群众在家门口赚钱,映秀镇开发了诸如环境清理、物资搬运、险情监测、废墟清理、消防协管等公益性岗位。

  村民刘晓勇兄弟三人,各自成家后仍和父母住在一起。地震时,这个大家庭的十几间房子几乎全毁,他也失去了女儿、侄子和最小的弟弟。现在,坚强的一家人在原址上搭建了过渡房,除了那面未毁的墙体外,其他的墙都是用圆木、竹胶板加棕垫搭成的,屋内摆放的电视、音响、冰箱、冰柜、微波炉、沙发、桌子都是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有些损毁,但还能用。旁边小屋里正在熏制腊肉,地上烧着一大盆炭火,上面挂着十几排,腊鸡、腊鸭、腊肠、腊肉一应俱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