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大县湘潭大力发展“合作经济”

  新华社长沙12月29日电 (记者苏晓洲) 在以县域为单位的统计中,湘潭县在湖南这个农业大省中历来都是粮、猪产量最高的县之一。但长期千家万户小农自产自销模式,曾导致这个农业大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也强不起来。从2002年开始,湘潭县把发展“合作经济”作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产业经济很快成了“气候”。

  湘潭县水网纵横,土地肥沃,史书上将其誉为“天下壮县”。记者从湘潭县政府了解到,到本世纪初,湘潭县农业总产值已接近30亿元。但总量很大的农业,却没有给湘潭县带来财富,湘潭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000元。湘潭县一县的财政收入,还赶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一个乡镇。

  湘潭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分析发现,湘潭县生猪产量湖南第一,但生猪产值有15%没有商品化。而种植业商品率不到40%。一些农民为了“调结构”,也零星搞起了一些特色农业,但单打独斗的分散生产,没有形成有效的品牌。湘潭县的农产品多数都是些价格低廉的“大路货”,生产不能适销对路,进入市场要让利于加工企业或者流通环节,农业大县沦为经济穷县,也就在情理之中。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湖南省、湘潭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湘潭县对症下药,把发展“合作经济”作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体制、组织和融资方式的创新,扶植起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样板。

  在响水乡青竹村成长起来的“青竹模式”,是湘潭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集大成者”,也是农业部向全国重点推广的典型。青竹生猪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卢国良说,本世纪初,青竹村的经济“除了稻谷就是稻草”。2002年,他们创立生猪产业发展协会,以协会作为桥梁和纽带,上联公司,下联农户,把分散型的生产变成集约化经营。在这个模式中,协会是核心,农户是基础,公司是支撑。“青竹模式”的基本运作机制是:协会与规模化肉食企业、饲料公司、原种猪场等共同签订安全猪肉产销合同,为会员“七统一”服务(购销、引种、防疫、培训、饲料、结算、贷款),从而达到提升生猪品质,提高养猪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卢国良说,协会成立之前全村年出栏生猪只有9120头,如今,全村年出栏生猪稳定在2万头以上规模,由于出栏生猪都是城市适销对路的瘦肉型猪,虽然这些年生猪市场“风雨不断”,但青竹村养猪合作社的社员们大都赚得盆满钵满。全村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元提高到近10000元的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湘潭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非常注重联系农村实际,培养“灵魂人物”。石潭镇八角村农民冯应龙靠经营家具,积累下百万财富,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本世纪初,县里决心发展香菇产业化种植,牵头组建香菇专业合作社,便相中了时任八角村支书的冯应龙。如今,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社员,由原来的68户扩大到现在的347户,从业人员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今年,八角香菇专业合作社社员亩纯收入达到25000多元。

  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说,湘潭县把发展“合作经济”作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产业经济很快成了“气候”。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8家,涉及种植、畜牧、渔业等产业。湘潭县10多万农户,靠合作组织实现了13.2亿元的销售收入。每个“社员”通过入社带来的增收效益每年达到2400多元。

  谈到湘潭县未来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湘潭县代县长张束林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湘潭县正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来继续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一批,就是在2015年前,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0家,吸收三成以上农民加入;规范一批,是严格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升一批,是每年要推荐一批办得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合作组织的序列,把农村“合作经济”办成富民强县的“支柱经济”。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