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合资产 创新模式
江苏东海县打造金融支农新平台

  新华社南京12月26日电 (记者孙彬) 连日来,江苏省东海县山左口乡左庄村“花大嫂”姜彩霞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她今年种的5个大棚花已有3个要“出嫁”,购花客户争相到她家买“花”。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前天刚卖出的一棚菊花就给她家带来了8000多元的收入,这多亏了县政府为农民做的好事。

  去年以来,东海县与金融部门大力合作,积极整合国有集体资产,创新金融支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东海县县长关永健告诉记者,农业项目资金不足、农民贷款难一直是“三农”发展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问题,东海县对全县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进行整合,打造融资平台,整合资产达15个亿,并成立国有性质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进行担保,为农户发展新型致富产业融资当“红娘”。目前已初步探索出“银行+融资平台+专业合作社+农民社员”的新型支农融资模式,这一具有东海县特色的创新模式已在全省推行,受到农民欢迎。

  双店镇曾两度兴建鲜切花基地,第一次由于投入不够,导致基础设施不过硬,抗拒自然灾害能力差,未能规避风险。今年,鲜切花基地获得1000万元贷款后,镇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又扩建了240多个鲜切花大棚。

  政府充当“红娘”为农户搭建融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与银行或担保公司开展“一帮一、一扶一”活动,为农民发展花卉高效产业解开了融资“瓶颈”,使鲜切花产业发展起来。北沟村61岁的花农单培奇,在支农贷款的帮扶下,今年兴建了8个大棚,每个大棚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支农贷款也给洪庄镇薛团村的水稻制种村带来新发展。村民朱福平告诉记者,他种植的徐稻4号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米质香、口感好等优点,每亩可增收300多元。加上小麦制种的收入,他从支农贷款的制种田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过去,他家的小平房又低又矮、潮湿不通风,衣服、粮食、家具常生霉。今年,他家盖起了小别墅。

  据东海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兴江介绍,东海县今年为农户搭建首批1300万元支农贷款,帮助6个乡镇、5个合作社建起了2个花卉基地和1个粮种基地,有346个农户上了新项目,每户农民平均可增加年收入3万元。姜彩霞家在政府的担保下,从银行贷款10万元,建了5个大棚,今年就能收回5万多元,估计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内就能还清贷款。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