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热议本报《坚守·传承·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大型系列报道
进一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近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汇聚了国内外760余家工艺美术品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精品。图为观众正在观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的熔铜工艺品《鱼》。     新华社发 

  编者按 本报“人物周刊”从今年年初开始,推出了30期大型系列报道《坚守·传承·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述说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人生,展现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报道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他们纷纷来信来电畅谈感想。

(一)

  《经济日报》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坚守·传承·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我每期必看。这些报道饱含深情,娓娓道来,从不同视角讲述工艺美术大师们如何坚守、传承和创新的故事,读来令人振奋,深受感染。

  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中国工艺美术行业面临着多种艺术形式的挑战,如何实现承载浓厚民族文化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工艺美术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致力于传统艺术创新的努力方向。

  我本人经过4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将我国民间画、水墨画、根雕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在融会贯通、杂交汇聚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漏白书画。从漏白书画,可以看到油画的基底、东北箱子柜画、墙壁画、烙画和烫画的技法,以及敦煌艺术的影子。2000年,漏白中国书画制作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我认为,传统工艺美术贵在创新,要在遵循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融合传统与现代,走多层次创新之路。一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二要重视新材料的运用和生产技术(制作技艺)的改进,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新花色。三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法律手段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从《经济日报》的系列报道,我们看到了这些创新。惟有不懈创新,中国工艺美术才能保持活力,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优秀的文化艺术才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北京希望书画院院长、“中国漏白书画”创始人 王广德 

(二)

  《经济日报》连续推出了3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记者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这充分展现了《经济日报》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深切关怀。

  大师们为之奉献一生的艺术,对当代年轻人来说或许很多都是陌生的。这些生动感人的报道,不仅激发了我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也让我有幸认识了王习三、姜文斌、薛龙冠、张心一、倪东方、王锡良、费保龄等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大师们是朴素的。如记者在描写玉雕大师姜文斌时,开篇就说,“朴实的小院,朴实的主人,让人想不起‘艺术’二字。”又如铜雕大师朱炳仁说:“但愿铜就是我,我就是铜。”大师们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

  大师们是多彩的。他们在各自领域里不断创新,如地毯设计大师薛龙冠,将历史的、民族的、外国的诸多文化元素融入他的创作之中;还有湘绣大师江再红,将湘绣针法的高超技艺发展到高水准的双面全异绣,工笔画、水墨画、油画、金石篆刻、书法等无不可入绣,充分展示了瑰丽神奇的当代湘绣艺术。

  我想,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默默坚守、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局部工业化是必然趋势。在不改变原有艺术价值的条件下,局部工业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手工艺品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这要求我们把传统的手工技艺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在挖掘和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特点,对旧题材、老工艺进行创新,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挖掘手工制作工艺品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发收藏、装饰等市场,展现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让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邓友国

(三)

  《坚守·传承·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系列报道,向读者传递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对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挚爱,展现了他们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让我们深为感动。特别是看到5月14日《高公博听黄杨木说话》一文,讲述高公博大师对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一生痴迷的故事,让我们倍感亲切。

  然而,透过《经济日报》这组系列报道,我们无法忽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那就是绝大部分身怀绝技的大师,年龄普遍偏大,绝技面临失传。原因在于,许多民间工艺往往是在家族内部一代代传承,这种民间保护专利的传承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绝技的发展,甚至导致绝技失传。另外,传统工艺美术对学徒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灵性和悟性,还要勤奋刻苦。要真正学成一门手艺,需要多年时间。如果要成为大师,需要的时间更长。由于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有的传承人付出几十年时间学到绝技,却无法借此谋生,这很难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坚持下来。

  抢救珍稀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保护制作工艺品的特殊原材料和珍稀资源,不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失掉,当务之急是为这些老艺人创造传承条件、建立可持续的传承机制。建议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把名师带徒、民间学艺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支持专业院校开办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从业者素质。

   浙江省乐清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叶定林

(四)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植根于民间、植根于群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文化和技术含量高,吸收的劳动力较多。进一步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先进文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传承应得到充分重视。

  《经济日报》推出的《坚守·传承·创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对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工艺美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一个基本了解,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更加关注、爱护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氛围。

  应该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要靠全体社会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人。比如,很多地方都有春节贴窗花的习俗,这种习俗让剪纸技艺得以传承下来。在陕西榆林,剪纸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妇女以剪纸为业,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陕西榆林市剪纸协会现有会员100余人,这些会员当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如陕西佳县的剪纸艺术大师郭佩珍,现已年近八旬,她的作品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博览会”金奖。

  只要我们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为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陕西省榆林市文联 霍文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