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来自中信重工公司的报告(下)
本报记者 党涤寰 实习生 尹晓楠

  河南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推出高新产品占领市场,使企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今年1至11月份,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新增订货112.54亿元,11月当月新增订货4.95亿元,累计订单203.64亿元,同比增长61.99%。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0亿元。

  依托国内一流的技术研发中心,中信重工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手段。他们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在产品研发和制造标准等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我们之所以能在外部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保持发展态势,与科技创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中信重工创新团队不断壮大,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世界最大十辊管材矫直机在中信重工诞生;国内首台“褐煤提质”热压对辊成型机、国内最大井下防爆提升机、国内首台大型立磨双行星减速器先后试车成功;12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信重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千米深井大型凿井提升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发完成,填补了国内大型凿井提升机技术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同期,大型立磨研发项目取得突破,使公司大型立磨研发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11月底,中信重工新申报专利30项,新获授权15项,技术专利累计97项,企业综合技术实力跻身同行业第一梯队,稳居建材机械制造20强之首。

  “技术改造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根本。我们一直预留一定的技术改造资金,保证技术改造需求。”任沁新说,中信重工围绕“新重机”工程这个核心,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努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今年以来,“新重机”工程重型热处理、重型机加工、重型磨机加工3大工部依次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中信重工形成包括重型冶铸、重型锻造、重型热处理、重型机加工、重铸铁业、重型磨机加工在内的完整工艺体系和链条。

  目前,“新重机”工程每个项目都在以天为单位快速推进。12月4日,重型机加工工部厂房桩基施工完成;12月5日,重铸铁业工部铸铁车间厂房钢构提前封顶;此外,一批高、精、尖的重大技改装备今年陆续投入生产,提升了中信重工的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

  大规模、高起点的“新重机”工程建设,将使中信重工一次提供精炼钢水的能力达到900吨,最大铸件生产能力达到550吨,最大钢锭生产能力提高到600吨,具备了核电、水电、火电等大型铸锻件的加工能力和批量生产世界最大磨机的能力,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信重工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节能减排、降耗产品的开发力度,致力于矿渣立磨、褐煤提质、余热发电、活性石灰等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推广,加快了核电、加氢、轧辊、支撑辊、球墨铸铁等新项目的开发。

  中信重工自主设计、开发出的日产2000吨至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每年可淘汰500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可节电45亿千瓦时,减少粉尘排放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多万吨,节煤700万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装备,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将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据统计,全国干法水泥全年熟料生产能力约为6.2亿多吨,全部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后,总发电量可达23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料用煤折标煤约90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约2480万吨。

  2008年7月,由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两台大型矿用磨机通过试车验收。大型自磨机取代传统小型磨机后,相同产能下节省投资30%以上,节电15%,可提前处理掉75%的废料。2008年8月,中信重工为神华集团研制了用于褐煤成型提质的首台大型辊压成型机,有效解决褐煤直接燃烧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热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