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行业发展 促进转型升级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20年改革发展纪实
中国国际五金展一角。             本报记者 刘惠兰摄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负责人与参展企业一起交流。       吴 金摄

  1988年11月8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杭州成立。从此,在计划经济时期被称为“小五金”的中国五金制品业有了行业管理和服务组织。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成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感慨道:“协会20年来的发展,一无旧章可循,二无经验可鉴,完全是一个根据改革的要求、跟着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摸索、总结的过程。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走过的20年,正是在改革中成长的20年。”

(一)

  行业协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协会经济状况困难的时候,坚持服务为先,不以盈利为目的就更难。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后,经历了五金行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规模转制退出、民营企业大量进入的特殊时期,当时协会不仅开展行业活动有很大困难,甚至连自身经济来源都遇到了问题。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协会坚持服务的宗旨和信念不动摇,根据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发展需要,多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多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增强了协会在行业的凝聚力。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僧兰说,“行业协会的服务,还应该体现在更高的层次,即发挥引导和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头人作用。在五金制品行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完成后,如何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成为协会关注的重点。多年来,协会积极引导和推动五金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创立自主品牌,大力推进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协会也在引导和服务行业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不仅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大大增强,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改革发展的历程,理事长张东立深有体会地说,“协会与会员、行业是船和水的关系,协会的命运与行业的命运紧密相联。因此,服务是协会的安身立命之本。”

(二)

  “自立、自律、自强”,这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20年历程特别是近10年中所坚持的改革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曾经挂靠在中国装饰集团公司。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国家主管部门提出协会和公司分离,而这种分离也意味着协会完全变成自收自支自养的体制机制。当时协会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协会理事长张东立说,“一开始肯定会有困难,但是我们对长远发展充满信心。”从此,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和行业一起在风浪中搏击。

  回顾那次改革,张东立说,“当时那一步的确存在风险,可以说是自断退路、自我革命。但正因为当初的这一步,协会才得以建立起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为之后的做大做强打下基础。”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自立、自律、自强的发展精神,在行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尤其在2000年6月加入国际五金联合会及2006年在中国举办世界五金大会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国内和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也深深折服了海内外的五金业人士。

(三)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是行业协会必须要承担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加大研究行业的力度,努力探索和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增强预见性,创造性地开展行业规范工作。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抓重点、热点、难点,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并及时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

  在推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特别是将燃气热水器“禁直推强”上升到国家产业政策层面;在预见到五金行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后及时在重要产区建立产业基地;在看到全球五金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后,用短短8年时间培育起了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全球第二大的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等等,都显示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前瞻眼光和创新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张东立表示,行业协会任重而道远。即将于12月26日召开的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将着眼未来,引导行业“转型提升、做大做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文/本报记者 刘惠兰 祝君壁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