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亲历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站党委书记宋太强:见证铁路发展30年

  人物简介 宋太强,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站党委书记。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站是我国第一座综合自动化编组站,地处京广、陇海两大提速干线的交会点,是连接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的主要铁路交通枢纽,作业量和作业效率均为世界第一。

  30年前,郑州北站整个道场工作面上,每天几百名工人拿撬杠、铁锨扳道岔,靠人工分流车辆,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调度员指挥调度的方式也很落后,全靠一支笔、一张纸和一部电话,工作效率很低。有时,需要同时接通路局和道场两部电话,调度员便一手拿笔记录、另一只手拿电话,还有一部电话架在脖子上。这样的形象现在想起来很好笑,但当时确实就是这样。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铁路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1986年,郑州北站引进第一代货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第一次应用到调度指挥中心,40%的调度作业实现了自动化。1996年2月,更新改造后的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都更加完善,编组场车辆信息由手工改成计算机输入。第二代系统投入使用后,多次刷新了办理量记录,仅1996年我们就13次创造历史记录。

  2006年4月,全新的编组站智能调度系统在北站投入使用,沿用数十年的纸质大表,连同铅笔、橡皮和三角尺一道成为历史。同年10月,全路最先进的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郑州北站应用,调度指挥中心8个岗位全部实现了自动化。2007年4月,全新的生产指挥中心投入使用,覆盖168个作业岗点的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全站管理效能。2007年6月起,郑州北站对驼峰无线通讯设备和上编场停车器全面更新、上到场和上发场咽喉道岔全面换装、下行驼峰TW—2自动化新设备成功改造。

  现在我们车站,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实现,让工作人员坐在干净明亮的调度中心轻点鼠标,就完成了车辆编组、分流。高峰时段郑州北站过往货车达3万多节,仍然做到有条不紊。过去描写我们的工作场面经常说“在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的北站股道上,几百名工人挥汗如雨”,这种场面再也见不到了。(本报记者 党涤寰、实习生 尹晓楠整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