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枯竭面临转型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把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转型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不少资源型城市把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新兴重点产业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接续替代产业。旅游业成为这些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这些城市产生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巨大变化。
为什么大庆、焦作等资源型城市在面临转型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呢?这与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具有的优势息息相关。首先,资源型城市因为结构调整的需要,要发展旅游这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替代产业。第二,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就业难题,而旅游是可以大量拉动就业的富民产业。第三,资源型城市往往拥有大油田、大矿山、大森林、大工业等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第四,资源型城市本身存在的修复矿区生态、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迫切需求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是吻合的。
当然,虽说旅游业天生的特点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症良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资源型城市转型都可以用这一张方子药到病除。要真正完成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还必须做到如下三条:
首先,要树立对资源的多功能利用观念。就是要在原来的以资源开采为主的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产业群。例如森林工业,要转向森林产业,可发展木材精细加工,只要技术先进,原材料未必本地供给,还可进一步发展替代性的材料,例如使用农业垃圾。同时发展对森林的多功能利用,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饲养业等,在此基础上,再开发观光或者休闲体验式旅游项目就是水到渠成了。煤炭、石油等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思路。
其次,要把工业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结合起来,不能把城市当作一个工矿企业来建设和经营。我们的工业区太注重生产,不注重环境、不注重生活、不注重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规划、注重环境、注重文化,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老化废弃的工业区,美化改造成为商业区、文化区、游憩区、休闲区,站在保留城市文脉的高度上,将其发展为城市的特色功能区,成为城市旅游吸引物。
第三,把产业当成一种旅游资源。附近有大山大河、文物遗迹的资源当然更好,没有的话,也并非无事可做。大矿山、大农场、大油田、大企业,以及城市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就是旅游吸引物,但要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对于旅游而言,几乎没有不能利用的资源,但要看怎么利用。供给创造需求,这是个创意性的工作。要根据城市特色和消费趋势,规划独特性强的产品,避免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要把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产业,例如煤炭、石油、林业等,规划设计成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