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来深圳投资建厂时,这里还是一片山坡、池塘,周围很荒凉,电力也不足。如今这里已经盖起了一片厂房,企业扩大了几倍。这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呀!”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30年来,内地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广大港澳台同胞积极投身内地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可以说,港澳台投资企业是内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从“试验田”到“排头兵”
广东省毗邻港澳,优势得天独厚。30年来,广东充分发挥与港澳合作优势,在“试验田”里闯出了一条新路,催发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浩荡春潮。
30年前,港澳台地区由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迅速上涨,许多港澳台同胞纷纷到广东投资兴业。1978年9月,一位港商在东莞开设太平手袋厂,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发放的“三来一补”企业的第一个牌照,成为内地第一家来料加工厂。随后,大量“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在广东涌现。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吴军告诉记者,据统计,2007年粤港澳进出口总额达4136亿美元,粤台进出口总额445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全省吸收港澳直接投资累计1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累计超过400亿美元。
广东是玩具出口重要基地,玩具出口量占全国70%。日前,记者来到广东最大的一家玩具出口企业广东镇泰(中国)有限公司。“我们是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来广东投资的香港企业。当时只是一个25人的小厂,如今已经发展成拥有6家工厂、3.5万员工、产值25亿元的全球著名玩具供应商。”该企业负责人兴奋地介绍说。
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市贸工局外资投资管理处副处长池卫国表示,深圳市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动外商投资以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促进了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迅猛发展,如今已形成以深圳、东莞、广州、珠海等为重点的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带,2007年该产业带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94%,其中深圳比重就达53.7%。珠三角地区不仅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技术制造企业聚集地,也是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生产基地。
30年来,港澳企业在广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不断增长。港澳企业先后在广东投资有盐田港、蛇口等港口码头,平南铁路、机荷高速、洛溪大桥等基础设施,为广东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从“筑巢引凤”到“借船出海”
福建省对港澳台侨同胞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原籍福建的海外华侨华人约1200万人;台湾省2300万人口中有80%祖籍在福建;香港除广东人以外,福建人最多。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筑巢引凤”吸引港澳台侨企业投资,推动福建产品“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福建经济总量也从过去的全国第22位跃升到第10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30年来,港澳台同胞对福建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吸引的外来投资,主要来自港澳台企业。”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振平说。
近日,记者走进台资企业冠捷科技集团生产线,车间干净整洁,只见工人们一丝不苟专注于各种电脑、电视等显示器的制作,小到手机,大到彩电,贴牌为国内外著名品牌加工生产。“冠捷1990年12月在福清市建厂,如今已经在内地建设了五大生产基地。自2005年以来,冠捷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显示器产销量第一。2007年集团生产总值达80亿美元,今年将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企业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福建利用台资已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合作领域也从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以台资为骨干的电子、石化、机械行业已成为福建三大支柱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左右。
据了解,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去年底又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这一战略得到了国家各方面大力支持,目前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