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
高等教育“二一一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许红洲

  高等教育“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作为我国教育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自1995年以来,共投入370亿元完成了前两期建设,实现了既定目标,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内外的优质品牌。目前,“211工程”三期建设(2007年至2011年)已经启动,将继续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争使更多的重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211工程”正式启动。“九五”期间,“211工程”在99所高校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和两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十五”期间,“211工程”在107所大学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821个重点学科和三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了解到,经过十多年建设,“21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并在长期建设中形成了许多独有的鲜明特色,被普遍认为是投资效益良好、工程管理规范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11工程”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经过前两期十年来建设,“211工程”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一般是国内外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211工程”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11工程”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统筹规划,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

  ———初步建成了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11工程”立足国情,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通过前两期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覆盖全国,联网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达1500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组网水平和管理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成了由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和高校图书馆组成的三级保障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文献服务系统,其数字图书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初步建立了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与管理体系框架,有效提高了首批入网的138台大型仪器设备的对外服务能力和使用率,促进了高等学校转变资源建设观念。

  ————提升了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通过重点建设,“211工程”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明显增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研究方面,“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211工程”学校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同时,“211工程”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11工程”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高等教育优质品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211工程”学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渠道。目前,已有英国、法国等24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