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市领导谈发展
加快白银市资源型城市转型
袁占亭

  2008年3月,甘肃白银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得到了加快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

  白银市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近年来,我们坚持“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负责任态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白银实际出发确定转型的指导思想和阶段性目标。

  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就是要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进一步做强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矿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能源和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文化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做大有色金属、新型化工、复合型能源、特色农畜产品、物流仓储等“五大基地”,提高集中度,形成新的规模。

  社会转型的重点是:解决民生“七件事”。就是解决好就业、就医、就学、收入、社会保障、物价、住房等民生问题。

  生态转型的重点是:实施“四大民心工程”。就是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通过加快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城乡安全饮水工程、新型能源建设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安全的水、用上清洁的能源、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文化转型的重点是:凝练特色文化,打造城市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第二,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根本,统筹社会、生态、文化转型和城乡发展。

  一是着眼于建立经济支撑,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把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作为转型的根本,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坚持传统产业与接续产业的有机统一,加快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五大基地”,形成有色金属和金银饰品、陶瓷和建材、农畜产品等几个专业市场。

  二是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认真解决好民生问题。要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转型的基本目标,以改善民生为基本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民生“七件事”。

  三是着眼于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要不断扩大“四大民心工程”覆盖面,加快建设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等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天然气入户改造和利用工程进度;开工建设“引大入银”白银城市生活水源工程,继续实施城乡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干旱地区群众饮水困难;以亚行贷款城市建设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西大沟、金大沟湿地建设项目和东大沟污水治理工程,综合实施城市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暖供气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农田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四是着眼于打造城市精神,培育和凝练特色文化。坚持以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建设科技白银和数字白银。把打造城市精神作为转型的动力,立足于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努力建设文明开放、和谐发展的新白银。

  第三,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在各方面工作的对接中推进转型任务的落实。

  在项目内容上,认真做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的项目。在项目申报上,明确企业的责任,鼓励企业拿出大项目好项目。

  引导企业积极适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自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在突出转型、围绕转型、服务转型、推动转型上下功夫,对转型的各项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奖优罚劣,督促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尽快落实。

  明确转型工作的考核,把考核结果同干部选用相联系,创造重实干、重落实、重发展的转型氛围。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着重从行政效能、人才培养、干部任用、法律服务等方面为推进转型提供保障。(作者系甘肃省白银市委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