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经济社会30年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七)
国内市场由商品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商品供应总量持续扩大,品种明显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供应方式明显完善便利,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实现了商品由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供应方式由单一落后向多样方便现代的重大变化。

商品供应总量基本平衡

  经过近30年经济增长的量变积累,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长期以来存在的短缺经济的束缚被彻底打破,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

  商品供应量持续扩大。改革开放给国内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国内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统计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9210亿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15%。其中“六五”时期增长15%,“七五”时期增长14%,“八五”时期增长23.3%,“九五”时期增长10.6%,“十五”时期增长11.4%。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强劲,购销活跃,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保持着繁荣活跃的景象。

  市场对生产的导向作用增强。面对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增大,需求向多元化、高质量方面发展。市场对生产者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的生产与消费关系逐渐形成。按需生产、市场主导,成为农业和企业产品生产的方向。消费者地位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利用国际市场平衡供求的能力继续提升。1978年以来,我国商品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缓解国内消费品市场供给压力发挥了重要的市场调节作用;进口规模的扩大,对丰富我国居民生活和繁荣国内市场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通过进口使各种国内生产相对落后、供给偏紧但又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大幅增加,如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飞机等。而我国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商品,进口增幅则有所回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机电产品、大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汽车零件等。

升级换代不断加快

  30年来,居民购买力的不断增强,加快了商品的升级换代,进而对国内市场的持续繁荣活跃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三次消费升级的购买力强弱看,每一次升级所实现的购买力水平均大幅度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城乡居民实现了从几十元、千元和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级的消费升级转型。商品升级换代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从基本生活品到发展、享受消费品,从以吃、穿为主到住、行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方面的自由度和选择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基本生活用品到发展、享受消费品,从以吃、穿为主到住、行为主,消费结构由衣、食消费在向住、行消费转移,并步入快速转型期。特别是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IT商品,方便居民出行的汽车,用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住房装饰商品、家用电器等商品大量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从低技术含量的简单消费品到较高技术含量的消费品。

  消费升级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住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从低技术含量的简单消费品到较高技术含量的消费品。目前,多功能、智能型等耐用消费品成为城镇居民更新家电时的首选,移动电话、家用影碟机、家用电脑消费持续升温,升级换代加快。数字电视、平板电视等家电也大跨步进入居民家庭。2007年底,城镇居民移动电话平均每百户拥有量达165.2部,比1997年增加163.5部,更新速度之快居其他消费品之首。家用汽车成为高、中收入家庭消费追逐的目标,2007年底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6.1部,比1997年增加5.9部。

商品供应和服务共同发展

  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基本畅通,繁荣了城乡市场。为解决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国家和有关部门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畅通流通渠道,活跃城乡市场。尤其是近几年积极实施了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电网改造等多项措施,加快了工业品进入农村市场的速度,也促进了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据统计,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已累计建设连锁化的农家店12万个,使1.4亿农民受益,扩大农村消费400亿元左右。

  旅游市场迅猛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保持了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已发展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入境旅游者人数由1978年的181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13187万人次,年均增长15.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6亿美元增加到419.2亿美元,年均增长19.2%。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国际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餐饮市场方兴未艾。餐饮业零售额一路走高,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在零售总额中的份额不断扩大。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由1978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52亿元,年均增长20.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5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3.5%上升到2007年的13.8%,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家政服务市场快速兴起。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对家政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促进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沐浴场所有近万家,年营业额逾1500亿元。目前,家政服务已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区域市场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系列“三农”政策、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速度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市场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30年来,不论是城市市场还是农村市场,都表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

  从城市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由1978年的5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0411亿元,年均增长17.9%,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9个百分点。

  从农村市场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城乡之间消费增幅的差距不断缩小。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由1978年的105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8799亿元,年均增长12.1%。

  近5年来,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由2002年的7.7个百分点缩小到2007年的1.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21.3%提高到2007年的30.7%,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2.5个百分点提高到5.2个百分点。表明城市消费一头热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呈现出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

  中、西部市场销售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各省区市消费品市场增长差距进一步减小。2007年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1%,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在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58.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零售额分别增长18.2%和18.0%,均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增幅分别高于东部地区1.1和0.9个百分点;在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4.3%和17.1%,均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少环节、开放式的竞争发展新格局。

  新兴业态如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百货店、折扣店等蓬勃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专卖店和专业店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大卖场已成为国内零售市场的主力业态。作为现代流通手段之一的连锁经营成为商业企业采用的主要经营组织方式,连锁商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2007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5%提高到14.6%。营销手段的多样化,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商业网点遍及全国。据统计,2007年底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5.7万个,从业人员达到604.9万人;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3.7万个,从业人员341.8万人。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2007年底,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达4121个,比2002年增加863个。消费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2007年底,全国拥有各类消费品交易市场61913个,其中城市消费品交易市场24150个,占39%;农村消费品交易市场37763个,占61%。

  大中型企业领跑市场,小企业和个体户保持活力。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零售额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加快4.9个百分点,在全部批发和零售业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3.5%提高到36.3%;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4.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加快1.6个百分点,在全部批发和零售业中所占比重为63.7%。表明限额以下小企业及个体户在活跃市场、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流通各行业齐头并进。从行业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由1978年的13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5040亿元,年均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由54.8亿元增加到12352亿元,年均增长20.5%。从所占比重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所占比重由87.5下降为84.1%,下降3.4个百分点,但仍为市场商品销售的主体;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3.5%提高到2007年的13.8%,提高10.3个百分点,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