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打造生态城市的基础

  从污泥焚烧变废为宝,到垃圾场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南昌市正在通过建设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工程,

探索一条运转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让南昌市4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变废为宝的项目,居然是由一家造纸企业在运营着。11月6日,在细雨蒙蒙之中,江西晨鸣纸业副总经理王德君在一个巨大的水泥池边,详细地为记者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整个流程。这天上午,他已经接待了几家前来学习交流的单位。

  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南昌市正在建设的一批重点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已经走出了一条运转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南昌打造生态城市的基础和关键。

上下形成合力

  “如果污泥出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城市污水处理厂就有可能成为‘污染大户’。”南昌市环保局长申少平说,近年来,南昌先后建设了4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但同时污水处理厂每天也产生了近300吨的污泥。这些容易腐烂、散发强烈恶臭的污泥如何处置?这是一个让南昌乃至全国的城市管理部门都很头疼的事情。

  被同样问题困扰的,还有位于南昌开发区的江西晨鸣纸业公司。这家集制浆造纸、热电联产、污染治理于一身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同样建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每天有大约300吨的污泥等待处置。

南昌市环保局副调研员陈财南介绍,过去此类污泥常常采用自然晾晒和外运填埋的处置方式,这样做效率很低,并需要大量的填埋场。而且污泥含有重金属、病原菌及有机污染物,在晾晒场堆放产生的恶臭和雨季流失都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对此老百姓颇有微词。

  打造生态城市,这个问题决不能回避。南昌市环保部门主动出击,在对污泥焚烧技术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利用江西晨鸣纸业热电厂循环硫化床锅炉,建设全封闭管道及加压传送设施,收集污水处理厂污泥,在热电厂燃烧发电”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项目的建设中,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现有的设备,减少投资上亿元,”申少平说,另一方面,为了推动项目的尽快展开,环保部门从环境治理专项经费中先期拿出500万元帮助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

  “政府的支持,让我们有了信心。”江西晨鸣纸业随后积极投入,总投资达1700多万元的污泥燃烧项目迅速启动。今年5月9日,南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开始投入系统试烧。现在,该项目日焚烧处置污泥达到300吨左右,其中包括晨鸣纸业自产的180吨和来自南昌市2家污水处理厂的120吨污泥。

  王德君说,“过去我厂每月要花200多万元解决污泥问题。现在,污泥找到了归宿,这笔开支取消了。另外,经过焚烧的泥灰与粉煤灰一起作为新型的墙体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江西晨鸣纸业因此成立了一家公司,做起了销售这种新材料的生意。

  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百姓拍手称快。到今年11月底,随着该项工程二期启用,由江西晨鸣纸业运营的这一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将彻底解决南昌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难题。

效益产生动力

  在南昌,污泥燃烧可以变废为宝,印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而对这句话更有发言权的是南昌市市容环境管理局局长张鸿雁。今年,由南昌市容环境管理部门参与推动的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发电厂已安装了3台发电机组并投入运行,发电能力达到了3×957千瓦。

  南昌市每天有约2000吨的垃圾被运到麦园垃圾处理场,这些垃圾又让麦园垃圾处理场以每小时4000立方米的流量,源源不断地向天空中排放着沼气。“垃圾场产生的沼气是害,但也能变成宝,关键在如何利用。”张鸿雁说。

  两年以前,南昌启动了麦园垃圾处理场发电厂项目,发电厂在垃圾填埋区打了40口井收集沼气,将除去杂质和水分后较纯的甲烷气体送到发电机组里,直接燃烧后利用机械能发电。张鸿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立方米沼气可以发电1.7千瓦时,发电厂项目一期装机容量为3兆瓦,年发电量为2296万千瓦时,可基本满足1.2万多个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

  麦园垃圾处理场场长余源水说,“这种处理除了能够避免垃圾对大气、土壤的直接污染,还能够加速垃圾的分解,使场内的垃圾更密集地沉淀,让垃圾场增加15%的库容率。”

  麦园垃圾处理厂沼气发电厂的投产,直接受益的首先是周边的群众。蛟桥镇双岭村党支部书记黄传柏告诉记者,去年12月18日,发电机组启动时,附近的村民都赶过来,放鞭炮庆贺。现在,双岭村周边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再没有过去那种天气不好的时候空气中有股怪味道的现象了。

  此外,按照国际规定,像这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程,可以纳入《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进入国际市场实行碳交易。麦园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厂全部竣工后,年总发电量将达到4600万千瓦时,年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为30万吨,根据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吨温室气体排放量8欧元的计价标准,效益将极其可观。

  如今,张鸿雁正考虑着把南昌城市垃圾处理的文章做得更大一些,他向记者透露,时下他正谋划着再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预计这个项目将在明年启动,为处理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提供一个现代化平台。

创新尽显魅力

  从污泥焚烧变废为宝,到垃圾场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这仅仅是近年来南昌以创新思路推进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不断创新,成为南昌大大小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手;不断创新,使南昌打造生态城市的目标愈加清晰可见。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高起点,才能没有包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说。今年10月1日,《南昌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根据条例,南昌工业园区的总排污口、重点污染源排污口要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设施联网,实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的地方性立法。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对此,余欣荣讲道,“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不能因为财力不强就不搞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缺口,必须树立舍得投入的理念,建立多元化投入的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正是通过创新的投入机制,南昌市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建设了青山湖、象湖和红谷滩等3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日处理污水81万吨,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由5年前的19.83%提升至现在的83.03%,大大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程。

  生态立市不仅成就了绿色南昌,同时还更新了理念、创新了机制,让南昌尽显魅力。文/本报记者 曹红艳 赖永峰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