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潘洼村农民王培兴: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甜美

  人物简介 王培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潘洼村农民。他1992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2002年起种植西瓜。2007年3月,他被淮阴区码头镇政府聘请为蔬菜技术指导员。由于在大棚种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王培兴多次被市、区表彰。1999年,王培兴被授予市劳动模范称号。

  我家一共9亩西瓜地,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2006年,我家盖起了三层小楼,在村子还是第一家呢。

  其实,我在10年前就搞西瓜种植了。1999年,县里提倡“一镇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我的老家棉花庄镇被确定为无公害西瓜基地,镇党委书记找到我说:“你能不能出来带个头,弄个大片的西瓜地示范给乡亲们看看。”刚好县里大力扶持大棚蔬菜建设,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就和朋友合伙承包了25亩地发展大棚西瓜。乡亲们看到我搞大棚西瓜易管理较省工,也逐渐开始种植西瓜。2004年,镇里看到西瓜搞得越来越红火,就建立了棉花庄西瓜种植协会,大家种的西瓜销路就不愁了。镇里还为我们统一注册了商标,叫“兴棉牌”。现在你到镇里去走走,到处都能看到成片的西瓜地。我们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西瓜之乡了。

  这两年,区里镇里都要组织瓜农到外面参观学习,我们学到不少知识。像个头小品质好的礼品瓜,我们就学着种出来了。每年还组织我们参加技术培训,对发展好的进行表彰,我年年都能拿到奖。

  去年3月,我接到区农业局的电话,邀请我担任区码头镇的蔬菜技术指导员。我很乐意,先富带后富嘛。现在,我负责3个行政村、300亩地的大棚蔬菜种植指导,这当中就有近200亩地种的是西瓜。

  我虽然已经65岁了,但觉得自己还没老,还想再种上几十亩的西瓜田。  (本报记者  谢文哲、通讯员 杨宏宇 张 耀整理)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