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业的多种功能日益凸现,农业的基础作用日益彰显。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良好形势,着力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更加自觉地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都离不开金融对“三农”的有力支持。这些年,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方面不断做出了创新和努力,通过调整信贷结构,确保农业和农户贷款明显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比例明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力度明显加大,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要看到,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网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金融的支农功能。

  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对广大金融机构来说,不仅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而且可以大有作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采取措施,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正在催生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必将连锁拉动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要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也对银行信贷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资金需求总量更加巨大,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服务需求方式更加多样化。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集群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也有各类银行卡等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客观上要求金融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方式更加便捷。第三,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也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因此对金融的需要也具有差异性。

  当前,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三农”的力度,确保支农质量不断提高,支农功能不断完善,支农效果不断显现,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按照有关要求,积极稳妥地鼓励金融机构和各类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贴近农村实际的优势,积极开展支农金融服务,为农民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要开发农村商业信用贷款,创新小额贷款方式,扩大小额贷款服务。要加大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促进其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投入。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巩固和发挥传统主打产品的优势,在着力完善操作流程、方便农民群众上下功夫;应适应形势变化,挖掘潜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不断推出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扩大“三农”信贷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着力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动力,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首先,农村金融机构要更新金融发展理念,注重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和质量,创新发展模式。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的约束,把资产规模扩张建立在提高质量和讲求效益的基础上,做到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金融机构要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要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小额贷款与小额保险的联动机制,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抑制交易风险。第三,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大胆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层次、个性化决定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化,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满足小城镇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网、路网、通讯网建设改造等信贷需求。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完善贷款制度,推进综合业务经营试点,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要适应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需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引导生产和规避风险的作用。要适应发展中小企业的需要,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要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第四,创新服务方式。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操作流程,简捷贷款办理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使服务做到便民、利民、惠民。要积极开办金融超市,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并对大额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上门服务。要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开办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在农民主要聚居地设立ATM机和自助银行,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要引导推行涉农金融业务产品的流程、价格、贷款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放贷”,提高农民获得公平贷款权的机会。此外,要健全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制度,加快农村金融现代化清算系统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持续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