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河北玉田县农民中间他是一位极有号召力的“科技专家”。何时播种、种什么、病虫害怎么治、市场行情如何,面对乡邻一个个问题,他总能给人以满意的解答。
他叫杨福成,今年64岁,玉田县虹桥镇天齐庙村的普通农民。
由于家里比较穷,杨福成初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务农了,由于肯钻研,他很快成为生产队的农技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农民对农业科技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兴趣。而善于学习新生事物的杨福成则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是玉田县采用温室大棚的第一人,发展盆栽葡萄的第一人,引种草莓的第一人。
有了名气,许多人都来找杨福成讨经验。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他总在想,“任何事情单枪匹马虽然好调头,但毕竟没有规模效应,影响小,如果有一个社会群体把许多老百姓都积聚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展,效益一定大很多。”于是,杨福成广泛联系一批农业科技人员、种田大户、种田能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农产品经纪人,于2004年牵头成立了一个从事农业产业化研究和实践的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并被推荐为会长。
在县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杨福成依托研究会组建了科普惠农讲师团、“科普惠农110”热线和服务队,主要进行新型农产品的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技术的运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销售等服务。在工作中,他不仅引进先进种苗搞实验,给农民传授推广优良品种,还深入田间地头和围栏圈舍给群众传授技术和进行防疫治病。
在带领农民致富中,直观的示范作用最重要。为此,杨福成创办了占地6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广泛开展高效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和示范。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是杨福成近几年一直研究的课题。“三种三收、四种四收”是他独创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当地的传统种植模式是一年一茬玉米或一茬玉米、一茬小麦,而他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习性,让高矮秆作物、葡萄茎作物套作、间作,并根据种植茬口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发挥作物的边行优势,先后发明了甘蓝—撮玉米—大白菜,马铃薯—撮玉米—花生—大白菜,西瓜—撮玉米—花生—大白菜,撮玉米—黑木耳—大白菜四种种植模式。据测算,新型种植模式的效益是传统种植模式的5至10倍,实现了一亩园十亩田。
在杨福成的影响带动下,2008年玉田县三种三收种植模式推广面积达到了8万亩,四种四收种植模式推广1.5万亩,实现社会效益4.5亿元,带动了8000多个种植户增收致富。
除了直接示范带动之外,杨福成还把集体培训作为主攻方向,平均每年下乡培训讲课3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3000多名,给当地留下了“不走的专家”。他每年还要接受农民咨询3000多次,由于服务工作做到了深入人心,农业产业化研究会实力也由弱到强,先后成立了大安镇和林西镇等16个地方分会、一个脱毒马铃薯研发中心、一个创鑫果蔬出口分会,发展会员1800名,遍及全县20个乡镇、420个行政村,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两年中实现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0.8万亩,通过经纪人和农业信息网销售农产品300多万吨,为农民增收7500多万元。
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自创办以来,以科技服务为纽带,探索农民依靠科学技术种田增收的新途径,抓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加速先进科技的转化,已经成为玉田县最具影响力的农技组织。每当杨福成深入田间地头,周围总会聚集一群农民问这问那,请他帮忙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农民亲切地称他为“科技土专家”、“群众的贴心人”。杨福成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