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故事

001号

经营许可证

  67岁的冯爱倩已经将商铺和袜厂交给二儿子经营,自己和很多义乌老人一样过着出租商铺的“房东生活”。

  不过冯爱倩在义乌可是个大大的名人,她的出名源于她和县委书记的故事。

  1982年,在马路上偷偷做买卖的冯爱倩被多次没收提篮后,索性冲进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办公室,和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吵了起来。“我们整整吵了两个多钟头。我就一句话,‘活不下去了,我要做买卖。’”冯爱倩说。当时谢书记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桌上的烟缸塞满了烟头。送冯爱倩出门前,谢高华只说了一句,“别哭了,先摆着吧!”

  这场“提篮女”和县委书记的争吵,引发了当时义乌县委、县政府的热烈讨论,最终促使义乌开放了小商品市场,并出台了“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的“四个允许”和对市场“政策上鼓励、资金上照顾、技术上指导、税收上优惠、法律上保护”的扶持政策。

  就在那年,冯爱倩拿到了编号为001号的经营许可证。此后,义乌路边的摊越摆越多,越摆越长,最终“摆”成了今天的小商品之都。

周晓光

的创业之路

  1995年,靠卖绣花针起家的农家女周晓光存折上有了几百万元,她找到一处空置的旧厂房,开始了自己办实业的生涯。两年时间,企业员工迅速增加到500多名,可文化程度不高的周晓光不知道该怎么去管理,“暗地里哭都哭过好几次”。

  1997年,浙江省组织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到中央党校学习,周晓光第一个报了名。“半个月时间一点儿没白花。”周晓光说,学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人力资源,什么叫市场营销,什么叫风险驾驭,什么叫财务决策。

  从此以后,周晓光不仅自己学习,还组织公司员工共同学习。她对员工说,“也许有一天你会离开这个企业,可是知识、才能是你创业的本钱。”此后的10多年间,义乌饰品行业发展到400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15万,其中从周晓光的“新光”饰品就走出了600多位创业者。

  人才的流动并没有影响“新光”的发展,农家女和她的产品一起登上了国际舞台。短短10余年时间,“新光”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饰品企业,号称世界饰品行业“原材料大王”的施华洛世奇公司最大的客户就是“新光”。 文/本报记者 黄 平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