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调整果品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种植收益———
陕西周至:大力促进猕猴桃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张 毅 通讯员 辛 凡

  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周至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猕猴桃之乡”,20多年来,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周至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

  周至县楼观镇果农赵志修是猕猴桃种植专家,也是全县最早种植猕猴桃的果农之一。他于2002年和几位猕猴桃种植大户、龙头加工销售企业自发组成了全国首家绿色生产自律组织“有机猕猴桃种植联合体”。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很快得到了周至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周至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来客商,以入股等多种形式,与果农结为利益共同体,发展果农急需的生产服务型、科技服务型、流通服务型和产品加工服务型等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对“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周至县提高了猕猴桃生产的产业化程度,规范了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协会这一平台,果农能够及时接触到新信息和新技术,有助于调整果品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种植收益。截至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协会和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3个,4.7万户果农中加入协会的占70%;全县猕猴桃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调整为3∶10∶87;10万亩猕猴桃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1万亩取得了欧盟农业良好操作规范认证;3000亩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品种的多样化和上市季节差异化,满足了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增强了周至猕猴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007年,周至猕猴桃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又是瓜果飘香时。周至县的果农们今年收获的不仅仅是销售鲜果的好价钱,他们还盘算着从合作社“分红”。

  马召镇果农贺炳荣是华优猕猴桃产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引导社员推广“华优”猕猴桃新品种1.8万亩。除了生产上的技术指导外,合作社还要负责猕猴桃销售。今年春季,猕猴桃刚刚开花,合作社就组织1000多户社员与经销商签订了500多吨的收购合同,环球园艺(西安)有限公司等销售企业按照每亩300元—1000元的标准预付了50多万元的定金。贺炳荣说,过去果农、果商和贮藏、加工企业靠价格战来获取短期利益,现在合作社从中协调,让各方都能受益,这样有助于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7月,马召镇富饶村有机海沃德猕猴桃协会成功转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更名为“周至富饶有机海沃德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理事长李长民说,合作社由成员入股成立,具有法人资格,除了像原来的协会一样对成员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等服务外,合作社的最大作用是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合作社成员生产的猕猴桃首先以市场价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贮存并分时段销售,销售后的盈利一部分作为分红,一部分作为风险金留存,用以弥补合作社销售可能出现的亏损。李长民说,经过合作社在销售环节的运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家一户猕猴桃销售的无序竞争,同时还可以减少客商收购猕猴桃的交易成本,一举两得。

  合作社教会果农形成合力闯市场,周至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也同步提升,全县猕猴桃总产量达到12万吨。与此同时,周至县大力引进、培育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支持深加工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现有猕猴桃专藏库1500座,库容量达10万吨,果品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鲜果能力为2.5万吨。去年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总收入3.5亿元,带动全县50万农民人均增收700元,果区农民人均收入4500元。

  今年,陕西省果业协会猕猴桃分会、周至县猕猴桃协会相继成立,协会负责人表示,协会将走“公司+协会+合作社+果农”的一体化经营之路,在全力维护会员利益的同时,向会员提供信息、技术、法律咨询、销售等中介服务,指导果农实施有机栽培、生产优质果品,引导广大经营者做到有计划、有方向、有序进入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增效、果农增收。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