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强不息 赛出精彩
—国际社会期待北京残奥会

  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赛的第13届残奥会将于6日开始在北京、青岛、香港三地举行。在期待这一体育盛会与不久前结束的奥运会能一样精彩的同时,国际社会也相信,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超越极限的精神,将会在体育和人类史册上书写新的篇章。

展现精神 创造快乐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本届残奥会,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等国派出迄今阵容最庞大的代表团,西班牙埃伦娜公主、伊朗总统内贾德等政要也将出席开幕式。各国政要近日纷纷发表讲话,鼓励本国残奥代表团在北京取得佳绩,并高度评价残奥会的积极意义。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发给俄残奥代表团的贺电中指出,残奥会将向世界展现残障人士勇敢坚强的精神面貌。他说,俄罗斯代表团参加残奥会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们将体现奥运精神,并以此证明他们有能力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充实快乐的生活。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加什加维宣布,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将出席残奥会开幕式,他此行是为表达对残疾运动员超人毅力和拼搏精神的赞美。

  同样将出席残奥会开幕式的厄瓜多尔副总统莱宁·莫雷诺指出,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是全世界6.5亿残疾人的代表,这些带着梦想、克服各种挫折来到北京的选手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表示:“作为残疾人的一员,我非常荣幸率团出席北京残奥会,我将目睹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展现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风采。”

  德国内政部体育主管官员卡斯在欢送德国代表团时说,残奥队的每个队员都是德国的使者和国家形象代表,“你们取得了成绩我们为你骄傲,如果失败了也不要懊恼,不要忘记你会在北京结识来自全世界的朋友”。

感受北京 拼搏夺冠

  运动员是残奥会的主角,他们纷纷表示,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令他们对北京十分向往,残奥会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良好的组织工作将保证他们取得好成绩。

  为参加北京残奥会,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均夺取过奖牌的运动员————匈牙利残奥运动员塞凯赖什·帕尔进行了艰苦的训练:最近2个月在意大利、德国等国的训练营地进行了6周高强度训练,每天训练两次,时间为4—6小时。谈起即将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塞凯赖什坚定地表示:“我的目标是夺冠!”

  德国射击队队员纽迈尔说,这将是他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他曾在悉尼和雅典残奥会上收获奖牌,而此次北京之行的目标就是拿金牌。他同时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我要去那里亲身感受北京,感受中国。”

  在今年的北京残奥会上,皮划艇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这使得68岁的德国皮划艇队队员威默得以参赛。双腿瘫痪的威默可能是北京残奥会上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他说:“这(皮划艇)是我50多年的爱好,在北京能不能拿奖牌并不重要,能够参加残奥会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

  新加坡16岁的游泳选手叶品秀是新加坡残奥运动员之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将参加50米个人自由选项和50米仰泳两个项目。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残奥会,但拥有两项世界纪录的她希望此次能在残奥会上获得至少一枚奖牌。她表示,肌肉萎缩症患者的寿命比一般人短暂,因此她很珍惜突破体能极限的每个机会。

更多关注 更多友谊

  “北京举办了一届盛大的奥运会,我相信接下来的残奥会将与奥运会同样成功,”法国残疾人奥委会主席安德烈·奥贝热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他表示相信,残奥会比赛的激烈程度将不亚于奥运会。他指出,世界各地的残疾运动员将充分展示团结奋斗的精神,而残奥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他相信,选手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会赢得友谊。

  法国残疾人运动联合会主席热拉尔·马松说,残奥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第二大运动盛会,它在吸引世人目光的同时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残疾人的事业需要更多人的重视。他表示相信,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北京将以高昂的热情迎接残奥会。

  澳大利亚残疾人奥委会主席格雷格·哈通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对北京残奥会充满期待,认为本届残奥会必将是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一次残奥会。他预计将有18亿观众观看残奥会比赛项目,160万人次将到现场观看比赛。

  意大利残疾人奥委会主席潘卡利表示,他期待着北京残奥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残奥会,并希望本届残奥会参赛人数的增多将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进行体育锻炼。

  巴勒斯坦残奥委会主席马吉德·阿卜杜勒法塔赫认为,北京残奥会的准备工作令人印象深刻,这将是一届“不同寻常”的盛会。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则高度赞扬了北京残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他说,在奥运会圣火熄灭的当天晚上,北京就开始了从奥运举办城市向残奥举办城市转换的工作,这样的高效和对残奥会的重视是前所未见的。

畅行无阻 处处关爱

  除各国政要和残奥官员外,海外各大媒体也对北京残奥会十分关注,所不同的是,它们更关心赛场内外的无障碍设施。这些媒体指出,北京不仅动员3万余名志愿者为残奥会提供服务,还精心打造了一座“无障碍城市”,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对残疾人的关爱。

  德国之声电台指出,北京为举办残奥会做了精心准备,其场馆建设工程全部是无障碍设施,以便残疾人士能够畅行无阻,这一点即使在德国也没有完全做到。

  《澳大利亚人》报援引澳大利亚残奥委官员贾森·黑尔维希的话说:“北京奥组委和中国民众为这两项赛事(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准备都非常好。在涉及无障碍准入等方面,中方竭力确保一流的赛事设施和奥运村环境。”

  埃菲社报道说,为了迎接残奥会,北京已在很多旅游景点和公共场所采取措施以方便残疾人参观。该报说,北京政府近年来已投入约1000万美元资金,以便在全市60个主要旅游景点为残疾人建设快速通道和服务设施。据统计,此项投资还用于修建1.2万平方米轮椅坡道和3100米扶手,以方便残疾人出行。

  香港《南华早报》刊文指出,残奥会对世界体育和参赛选手产生重要影响,它使残疾运动员收获更多快乐和自信,此类赛事象征着真正的体育精神。为此,北京残奥会主办方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将18座奥运场馆改造成无障碍场馆,并启用了400辆无障碍公交车。

  美国《侨报》发表时评文章说,北京残奥会的到来,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程度,这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则指出,国际残奥委会官员希望北京残奥会能够成为推动亚洲残疾人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契机。 文/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