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今年32岁,是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农牧业科技员。农校毕业12年来,他担起了2万农牧民的科技咨询、推广、服务的重担,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他热爱的土地上。如今,这一粒粒种子已结出硕果,城川镇的乡亲们逐步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由于工作出色,杨飞先后被市、旗、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旗委、旗政府及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青年”、“十杰青年”、“先进工作者”。
杨飞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只有每天和土地、农民打交道,才能发挥所学,服务农民”
杨飞出生在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时流传着一句话‘沙米窝窝沙葱菜,活了一代又一代’,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肚子。”杨飞回忆说。
父辈们辛苦劳作的身影在杨飞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996年,杨飞从原伊盟农牧学校毕业,毅然放弃了留在旗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他对老师说,“只有每天和土地、农民打交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服务农民。”
上班的第二天,杨飞就开始走村入户,了解农民生产经营情况,调查土壤和种子等情况,一个月时间就走遍了全镇13个嘎查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尽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调研的结果还是让杨飞感到吃惊。城川镇是鄂托克前旗的主要农业种植区,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大多数人还沿用传统耕种方式,一年又一年的辛劳,收获却不多。
看着广袤而贫瘠的土地,杨飞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心酸。他暗下决心要改变城川“吃沙葱,就沙盖,通年不离酸白菜”的面貌。
提高粮食产量是杨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向农民推广4种做法: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引进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防治病虫害。但是这些科学做法并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有人说,“黄毛小子知道甚,别听他的。”还有人当着他的面说:“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干下来的,你一个毛头小子瞎折腾个啥呢?”
杨飞自己拿钱购卖优良品种送给示范户试种,并和示范户签合同,承诺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就这样,杨飞在30多份协议上签了字。“为了推开科学种田这扇大门,冒点风险算啥。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如果那年搞砸了,就是把我卖上10遍也不够给示范户赔偿。但是我心里有数呢。”提起这段往事,杨飞笑得很开心。
亩产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尝到科技甜头的农民渐渐走近了杨飞,原来议论纷纷的人也开始请杨飞去家里讲技术。
杨飞一下子成了全镇最受欢迎也是最忙的人。
很多农民买种子、农药都要找杨飞给把关,为了方便农民,杨飞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多元办起了农资农技服务部。现在,城川镇60%以上的农民在他的服务部购买农资,原因只有两个字:“放心”。其实杨飞的服务部不仅质量有保障,而且价格便宜,杨飞还经常赊农资给暂时拿不出钱的农户,等他们手头宽裕时再还,服务部赊欠的货款已有4万多元。
如今,由杨飞引进的良种玉米秦单4号、抗病耐贮运西瓜、加拿大紫花苜蓿、抗病耐贮运番茄等50多个新品种,通过示范、推广,成为城川镇的主栽品种。目前,城川镇的主要农作物实现了良种化,平均亩产比1995年增加了30%,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8%。
“我是一名科技干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我应尽的责任”
农牧民的“粮袋子”日渐满起来了,如何让他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这成为杨飞新的课题。
对城川周边地区农业产业进行了认真调研后,杨飞将目光锁定在了辣椒产业上。
辣椒种植科技含量高,从土壤、选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每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差错。自己行还是不行?杨飞经过认真准备,战胜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动员。但是对于从来没有种过辣椒的城川农民来说,谁也不敢轻易迈出这第一步。
1997年,杨飞在位于城川西部的黄海则村农民胡志旺家试种了4亩辣椒,又在位于城川东部的苏坝海则村樊万升家种了3亩。那一年,杨飞对这两个示范户辣椒各个生长期、病虫害发生动态、田间管理等,都做了详细记录。秋后,7亩辣椒收入2.1万元,是当地玉米平均收入的3倍多,这在城川镇引起了很大震动。
从此,在杨飞的引导下,农民们纷纷告别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向高效益经济型的特色种植业转移,重点产业辣椒的种植面积迅速在全镇扩大。杨飞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整天忙个不停。在辣椒种植的每个关键环节,杨飞都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全方位指导和跟踪服务,有时还要手把手地教。
“有杨飞在,我们农民就吃了定心丸。”黄海则村农民高凤录感触地说。他还记得有一次,他在移苗覆膜时错施了玉米除草剂。“杨飞知道这一情况后制定3个补救方案,每天都和我一块在田里采取补救措施,最后保活了6亩辣椒,挽回1万多元经济损失。”高凤录感激地说。
2002年城川辣椒通过了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测试研究中心检测,被认定为内蒙古名牌产品,种植区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城川镇政府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碧玉辣椒”、“碧玉西瓜”、“碧玉马铃薯”商标,同时这3个绿色品牌也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品牌效益的发挥,让城川的辣椒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该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达6万多吨,远销到了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十几个省市,并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每年全镇农牧民从辣椒种植中人均获得纯收入2000多元,仅辣椒一项收入就占到人均收入的40%。
杨飞说自己其实很富有,“我是一名科技干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是我应尽的责任。这10多年来,我虽然租住在简陋的房屋,但每天电话不断,老百姓需要我,就是我最大的财富。”
“我要把根扎在农村,让乡亲们安心致富”
“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农闲咱不闲,农忙咱更忙。”面对乡亲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杨飞每天奔波于田埂间,把根深深扎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父母、妻子和同事都为他的身体担心,都劝他要注意身体,“我和我的同事们像上紧发条的钟表,有时我也想躺下好好睡上一觉,好好地歇一歇,可是没等睡一会儿,电话就响了,电话就是命令,有时在中午,有时在半夜,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当父老乡亲需要我的时候,我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利益受损失而去睡大觉呢!”杨飞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
2002年春天辣椒移苗的时节,天气预报气温大幅下降,为了防止农民损失,杨飞花了3天的时间走遍了12个村庄的每个农户,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杨飞的妻子流着泪告诉记者,“他经常还没吃上半碗饭就靠在被子上睡着了,即使能在家吃顿饭,也是很匆忙。”
3岁半的孩子经常见不到父亲。每次杨飞离开家,儿子总会哭着说:“爸爸,你再别走了!”“看着儿子,我也很伤心,儿子需要父母的关爱,我却不能尽父亲的责任。”杨飞把全部的情都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能使乡亲更富有的科技推广上。
12年里杨飞年均下乡不少于300天,每年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培训不少于40场,年均入户进行技术指导不少于1000户。为了让农民接受农业先进技术,杨飞还自掏腰包购买了24套科技光盘,使农民更容易掌握实用技术。
杨飞已经成为当地的名人了,有很多单位来高薪聘请,他都婉言谢绝了。朋友劝他,“你这人真傻,还怕钱扎手,在城川有啥好干的,就挣那点工资。”
“不少人往城里挤,但我要把根扎在农村,让乡亲们安心致富。”杨飞总是憨厚地笑笑,“我离不开这里的农民。每天到农民家里转转,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