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极大推动了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而我国的演艺产业正是在这样的态势中不断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
通过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这些企业在促进我国演艺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大大增强了我国演艺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成立于2004年4月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在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转企改制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大型国有对外文化集团企业。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企业的排头兵,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成立几年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共向海外派出演出展览项目290起。其中仅向海外派出各类演出团组就达216个,在全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1000余场,现场观众超过2800万人次。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还与上海文广集团、上海杂技团共同打造了的多媒体综艺舞台剧《时空之旅》,由于坚持艺术创新,将传统表演与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融杂技、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元素为一体,使传统杂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截止到2008年3月26日,《时空之旅》已经连续演出超过1000场,票房净收入过亿元,观众接近100万人次。
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一样,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迅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改制的基础上挂牌成立。改制后的北京儿艺在中宣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一个全新的现代文化企业。因为抓住了市场的需求,他们的艺术产品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其中《迷宫》演出近百场,总收入达800万元,创造了儿童剧单场次票房收入等多项纪录;《Hi 可爱》演出30多场,总收入500多万元,开创了儿艺大戏当年首演、当年盈利的先河;《红领巾》演出近200场,总收入近300万元。此外,《红领巾》还获得了“2004至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也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今年4月10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与其他33家文化企业一起,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联合表彰。
(二)
近年来,我国旅游演艺产品的火爆,大大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发展动力。而旅游业、演艺业的携手发展,正在成为我国演艺产业发展的一道新景观。
新兴旅游演艺产业的异军突起,其标志是与著名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的这种山水实景演出活动的日渐火爆。主要有以下3种运营模式:一是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其代表作是广西桂林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这是一部山水实景旅游演艺精品佳作。紧随其后,杭州又启动了以西湖的岳湖景区山水为背景的《印象·西湖》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而云南丽江的《印象丽江·雪山》和《印象丽江·古城》近年也是火爆异常。二是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特色演出”精品。资本雄厚的旅游集团通过延揽“高、精、尖”艺术人才组建自己的特色演艺团队,创排自己的旅游演艺品牌节目。如2007年首批命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深圳华侨城集团,率先在“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文化村”组建了闻名遐迩的特色演艺团队。其后,国家另一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杭州宋城集团,又集中精兵强将打造出了充满南宋文化韵味的《宋城千古情》,成为游览仿古宋城的游客们印象深刻的特色艺术精品。三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复合型旅游演艺项目。2004年以来,改制后的北京歌舞剧院为再现中国宫廷表演艺术,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华韵国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联合创建、共同投入、比例分红的方式成立了旅游演艺项目公司,把特色艺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推出一批高附加值复合型旅游演艺产品。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旅游演艺产品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印象·刘三姐》为例,该产品自2004年试演出以来,截至2007年底,演出总场次1400余场,观众总人数260多万,票房收入累计达5.2亿元。
(三)
我国民营演出团体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演艺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总数量已近7000家,几乎涵盖了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年演出200万场以上,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关专家指出,民营演出团体发展迅速首先与温饱之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近年陆续出台了一批鼓励民营演艺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从体制、舆论和市场环境上为民营演艺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民营剧团以低票价争取了大量的城乡普通观众,恢复和巩固了演艺产业的市场基础。一些民间演艺产业起步早的地区,如河南、浙江、湖南、福建、安徽、吉林等省,民营演艺团体已经构成本地演艺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浙江省注册民营剧团就有近500个,该省越剧发源地嵊州市(嵊县),常年性越剧演出团体就有近100个。
今年3月20日,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京联合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国256个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在这256个被表彰集体中,有32个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其中天津市蓟县评剧团从人拉平板车发展到今天,平均每年演出400场以上,观众达80万人次,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户剧团”。北京市1998国际青年艺术剧团近年来已经制作了包括奥运题材舞台剧在内的10余部大戏。浙江杭州三江越剧艺术团成立两年多来已经演出了150场,其中有一半是公益性演出,对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些地区,民营演艺产业还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台柱子”。比如,河北省的吴桥县,全县民营演出团体就有76家,每年的演出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演艺产业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现在全县有民间杂技学校42所,民俗旅游村6个,还有演出道具、服装加工厂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企业10余家,产业化效益达亿元,占全县GDP的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