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剑鸣报道: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是贵州省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一项战略举措。最近该省提出,从今年到2010年,贵州省将初步建立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组织和培训体系,使全省1/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至少要受到一次科普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受到二次以上科学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到95%以上。贵州省将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加强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政府统筹,农办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是贵州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工作的基本运作机制。2007年,贵州省完成农民技术培训561.97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为7.5万名农民颁发了“绿色证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该省今年围绕农村产业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两个目标,将结合支柱产业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和农村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500万人次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培训“绿色证书”学员8万人,为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培训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在贵州农村随处可见。大方县达溪、响水等8个乡镇蔬菜基地的农户,通过3年实用技术培训,已掌握9项高效栽培模式和9项高效栽培技术,建立各类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38793亩,3年中创总产量1.9亿公斤,创总产值1.5亿元,新增产值5827万元。抽样调查显示,贵州省实施培训项目区域的农民,人均年收入由培训前的2065元增加到培训后的3068元,增幅达30%。
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贵州各地在农村产业建设及农村粮食生产示范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畜牧养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农村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农职中学、农推站、农广校、农村中学以及农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和推广他们急需的农业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各地支柱产业项目、扶贫开发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起来,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用得上、养得起、留得住的乡土人才,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加大对村级干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和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大户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科技二传手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今年到2020年,贵州省将由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牵头,整合各部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以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搭建农民受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帮助广大农民提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