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8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纷纷评议本报近期多组系列报道———

编读往来

为自主创新出实招鼓实劲

新闻回放:

  4月份以来,本报连续组织了“从中国数控机床展看自主创新”、“从北京国际车展看自主创新”、“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纪实”等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和评论文章。这些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特摘登3篇读者来信。

  经济日报近来连续刊发了“从中国数控机床展看自主创新”、“从北京国际车展看自主创新”、“工程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纪实”3组关于自主创新的系列报道和评述,作为企业界人士,我读来特别亲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微观细胞。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应该认识到,重视和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把握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还有利于调动经济界的财力、物力资源,使科技发展更加符合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实际需要。

  华立集团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将自主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体会。华立的前身是手工作坊,曾经依靠老一辈工人手工生产电能表,但华立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实现从手工生产到现代化生产的飞跃,参与了国家标准电表的开发试制,成为第一家试制成功第一代国家标准电表的企业。因此,我们对相关报道深有感触。

  文/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汪力成

  这段时间,经济日报集中报道自主创新这个重大主题,选题很准,报道及时,开掘较深,对我们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很有启发。

  辽宁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省。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的整体合力;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体制、新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活各种创新要素和资源,增强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的原则,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制约辽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突出示范作用的原则,通过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解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

  过去的5年,辽宁的创新型省份建设进展良好。辽宁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累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87项,授权发明专利4781件,研制成功连铸连轧技术及装备、大型船用曲轴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和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8个、驰名商标32个。有经济日报报道的典型示范,我们将继续努力。

文/辽宁省科技厅厅长助理 那 波

  经济日报近期多组系列报道结合具体生产、生活用品谈自主创新,报道形象鲜活,吸引力强。比如,“从北京国际车展看自主创新”系列评论员文章,阐述了中国汽车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主要依靠引进技术和品牌到不断推进自主研发、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的自主创新之路。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我本人有8年驾龄,一直关注国产汽车产业发展。我记得2000年汽车市场上只有少数国产汽车品牌,而今吉利、中华、奇瑞、长城等国产汽车大步走出国门,质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丰富,外形美观大方。这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创新的无穷魅力。又比如,“从中国数控机床展看自主创新”系列评论,文章说数控机床为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机床企业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科研攻关不断取得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种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新品相继开发成功。这篇文章鲜明地指出了数控机床自主创新中不可缺少的链条和关键环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文/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 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