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八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典型
沈阳机床集团: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奔跑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切机床产销量居国内行业之首,数控机床产销量居世界同业之首。沈阳机床已由过去普通机床为主发展到数控机床为主,产值数控化率由“九五”末期的不足10%上升到57%。中高端数控产品成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包括数控系统在内的许多高端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替代进口,并历史性地实现了数控机床批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抓住持续发展动力之源

  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要想让企业活力不断跃动,只有坚持不懈地创新,创新是“沈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今年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沈机”生产的五轴五联动数控机床在薄如蛋壳般的铝合金上“雕刻”出三维的“鸟巢”体育场,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最吸引眼球的是代表“沈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作品———“飞阳”牌数控系统,作为国内惟一具备数字总线技术的数控系统,其加工精度和效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机床这一数控系统的突破,得到了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专家的好评:沈阳机床变得更高(高精、高速)、更强(智能化、复合化)了。

  “沈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焱说,当年“沈机”倾全力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几年不见市场化成果的时候,包括企业内部也有人不理解。可是,集团领导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员工:国企排头兵要做社会责任的肩膀,要做自主创新的风向标,要让主导国家工业体系基础的进步力量源于我们自己的企业。因而,技术创新在企业就是“特区”,有特别的奖励政策,技术专家享受和公司高层领导同样的待遇。沈阳机床每年评三项大奖,最高奖就是产品开发,奖金达几十万元。“沈机”每年技术创新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2007年“沈机”研发投入4亿元,成倍于企业净利润。“沈机”技术创新观已经通过企业文化植入企业的发展基因。

  几年间“沈机”逐步减少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集中,相继自主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达350余种,其中6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技术专利45项,完成了3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取得25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实现12项技术创新,并延伸开发了多种新产品。“沈机”持续不断地创新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通过嫁接让创新“开花”

  2004年以前,“沈机”海外销售的产品几乎全部是普通机床,主要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欧美市场仅占10%左右,年销售额也始终徘徊在几百万美元之间;现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海外市场营业额占58%以上,2007年达到1.5亿美元,产品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又好又快的转变是怎样实现的?“沈机”创造了集成创新的“嫁接模式”。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内外兼修的原则。在国内,与高等院校合作,分别在上海及北京建立了研发分部和数控装备研发中心。面向军工、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中国工业核心制造领域,开发了一批市场急需的具有竞争力的数控机床产品。在辽宁省、沈阳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沈机”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沈阳高精数控公司开展联合攻关,迈出了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的关键一步。过去的一年,“沈机”包括“飞阳”牌数控系统在内的102种高端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在海外,沈阳机床把创新平台架设到国际竞争前沿技术密集区,与业界顶尖的研发机构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先后派遣300多名工程师与德国机床设计院、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13个系列高档数控机床产品。目前,这批业务骨干许多已经走进“沈机”核心决策层。用嫁接之法实现高点起跳,“沈机”很快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设计制造核心技术。海外研发阵地已逐渐成为沈阳机床研发高档机床的平台、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跟踪世界前沿技术的窗口。“沈机”顺势通过全资并购德国希斯公司,直接掌握了与世界主流水平同步的重大型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