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灾区群众的“生命之舟”
———北京军区255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速写

  在地震重灾区绵竹市,120急救人员每抢运一名重症病人,病人和亲属都反复请求:“希望送到255医院!”

  自5月19日开赴灾区以来,北京军区255野战方舱医院以先进的医疗装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先后救治伤病员14826人,手术742例,成功率100%,被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生命之舟”。

  这是一支有着特殊经历的医疗救援队。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255医院三分之二的人员遇难,幸存的同志在废墟上建起了第一座抗震医院,先后抢救伤病员3000余人,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唐山抗震救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55野战方舱医院官兵心急如焚,不等命令下达,预先已匆匆打点好行装。救援命令一下,他们快速抽调人员,启封野战医疗方舱,火速驰援灾区。

  5月19日,162名队员和装备全部抵达重灾区绵竹。不到100分钟,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张床位、同时展开4台手术的野战方舱医院在绵竹新城区建立。

  地震使绵竹市医疗系统全部瘫痪,面对大批量的伤病员,官兵们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唐山抗震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救灾治病的任务之中。门诊医生程如峰每天都要接诊100多位病人,频繁使用听诊器造成耳道破损化脓,仍然坚守岗位。外科医生杨克强曾在1小时内完成大大小小10台手术,还为一位101岁高龄的老人和一位3岁的儿童进行了骨复位。

  1个多月来,野战方舱医院每天都排着长队,高峰时达到日600人次。为了灾区人民,官兵们加班加点,有的累得直不起腰,有的嗓子说不出话,灾区人民被深深感动。

  “快、快、快,马上抢救。”5月20日18时30分,一辆急救车呼啸着开进255医院,井下被困196个小时的矿工赖元平被送到这里。吸氧、输血、抗感染等紧急救治手段同时展开……

  赖元平如今已脱离了生命危险,能开口说话,会下地行走,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被医学界称之为生命奇迹。刚送进重症监护室时,赖元平神志不清、奄奄一息,医护人员实施紧急抢救后,启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请北京军区总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专家集体会诊。专家们的两次远程会诊,将赖元平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成都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全军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顾建文评价说,“赖元平能有今天,野战方舱医院的及时救治功不可没!”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医院副院长郑晓东告诉记者,“当年简易的帐篷医院只能进行检伤分类、止血输液,简单的手术都无法进行。如今我们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野战医疗方舱,大家都有一种信念,一定要为灾区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本报记者 曹红艳 覃照平 丁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