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通往震中的所有道路全部阻绝,“孤岛”汶川牵动着党和人民的心,打通道路十万火急!在通讯中断、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武警水电部队九支队四中队党支部,主动、迅速组织官兵投入抗震救灾,率先抢通了汶川和茂县的“生命通道”,为抢救灾区群众、输送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赢得了宝贵时间。
“不惜一切代价抢通汶川生命通道”
地震发生之际,正进行理县狮子坪水电站施工的武警水电部队九支队四中队党支部副书记、中队长王安军立即集结部队待命。此时,在中队蹲点的副支队长李川收到总队政委程跃进发来的短信:“不要坐等指示,立即就近开展救援。”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张小河从收音机中获悉,离中队不到90公里的震中汶川“与世隔绝”。党支部紧急作出“不惜一切代价抢通汶川生命通道”的决议。118名官兵在正在中队蹲点的总队总工程师陶然、副支队长李川和王安军、张小河率领下,开动22台大型机械设备,沿317国道向汶川推进。
5月13日上午10时,支队长王永平赶到中队,指挥抢通战斗。他和四中队官兵遇到的是一场恶仗。理县毕棚沟路段塌方十分严重,上万方滑坡山体把道路埋得严严实实,只能容下一台挖掘机作业,情况十分危急。共产党员、二级士官丁小剑奉命开着大马力履带式挖掘机在前开路,战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两个小时以后,丁小剑硬是在塌方和飞石不断的路段上推出了一条毛路。中队沿着这条毛路继续前行,又有数十块上百吨的巨石横在眼前。“把它们炸掉!”共产党员、六级士官韦世雄一马当先抄起钻机,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当爆破孔钻妥,韦世雄已成了一个“灰人”。
随着一声声爆破,官兵们终于清除了这些“拦路虎”,继续向汶川县城挺进。
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中队党支部用党中央的指示精神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并开展了火线入党、火线立功活动,增强了官兵“争做开路先锋”的使命意识。
抢通过程中,四中队党员骨干用“早通一分钟,早救一条命”鞭策自己。官兵们经过73个小时连续奋战,清理山体大小塌方300多处,挖运土石12万立方米、回填2万余立方米。5月15日21时40分,马尔康至理县至汶川的317国道上最后一块拦路石被炸碎,通往震中汶川的第一条“生命通道”被四中队官兵打通。至此,大批救援部队和救援物资源源进入汶川灾区。
“就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
抢通战斗中,指导员张小河不断动员党员干部,“在党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党员干部们也把危险和困难当作检验自己能否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大考场。
在这个特殊的考场上,中队30多名党员干部和骨干成为战士们的主心骨。中队长王安军始终冲在最前面,抢通理县至汶川22公里的险要路段时,他钻进挖掘机驾驶室,换下2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的共产党员曾令航,开足马力,清理塌方。指导员张小河既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抢险一线,又检查落实施工安全,还要保障后勤供给,由于过度疲劳,几天下来整整瘦了13斤。
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抢通中,中队党员干部组成了两个“尖刀突击队”,战斗在最危险的路段。茂县南新镇杨毛坪大桥路段塌方十分频繁,每分钟都有落石滚下。共产党员、装载机手郭学福在清理路面时,滚落的石头打在驾驶室上砰砰作响,但他镇定自若,操作自如。这样的场景,四中队官兵在抢通127公里的3条生命通道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
重型机械操作室里热得像蒸笼,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所有官兵的迷彩服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汗碱……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一分钟抢通道路,就能给被困群众多一分生的希望。”
11人火线立功、火线入党
大地震造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威胁着的下游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四中队临危受命排险,赶赴唐家山堰塞湖。
5月26日,支队政委徐强国带领70名官兵冒着巨大危险,背负汽油、炸药徒步向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挺进。大家喊着号子,士气昂扬,在锋利的乱石丛中攀爬。突然间,大地颤动,一次5级以上的余震袭来。官兵们躲闪着滚落的石头,迅速通过危险地段。为加快行进速度,官兵们将食品扔在山道上,以最快的速度把汽油、炸药背上了坝顶。
在食品和饮用水送不上来的那段时间,官兵们每人每天只能吃一罐八宝粥,4人共喝一瓶水。缺水断粮,他们就采树叶和野果。在这艰难时刻,党员干部给大家鼓劲: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挺过去!
在补给最困难的时候,党员干部把食品留给战士们吃,把帐篷让给战士们睡。为了多干活,党员干部每天早起1小时,中午少休息1小时,晚上晚回来1小时。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险的10多天里,他们没喝到一口热汤,没睡上一个完整觉。官兵们在鲜红的党旗下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11人火线立功、火线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