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震救灾动魄一刻”征文
小宝宝诞生于危急时刻
姚永亮

  “大地震之前我的肚子就开始疼了。地震发生时,躺在病床上的我,感觉到房子在晃,病床要倒,太可怕了!”

  6月16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思蒙镇谌银村一社农民李玲,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

  5月12日凌晨,李玲因临产被送到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眉山是这场大地震的次重灾区。

  大地震发生时,住院部各科室医护人员首先想到的是病床上的患者,他们在第一时间冲向病房,迅速组织患者撤离。

  由于余震不断,使得李玲精神格外紧张,15时30分,她的腹部阵痛加剧、子宫收缩加快。

  这时,所有人员都已从楼内撤出,怎么办?

  情急之下,助产医生徐琴等医务人员立即将停车场的一个车库作为临时检查室,用一个屏风隔离,剩余部分则由医务人员和家属用他们的后背组成人墙,又在地上铺好床单为李玲做检查。此时,李玲的子宫口已经开到了4厘米,胎音等情况良好。

  又过了10多分钟,再次检查时,李玲的子宫口开到了7至8厘米。“该准备接生了!是在地上,还是再想其他办法?”徐琴征求有关领导和其他人的意见。

  “在地上接生不方便操作,万一大人和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怎么办!利用救护车和手推车接生!”妇产科主任袁远霞果断决策。

  于是,大家各自忙开了:徐琴守住李玲,医院办公室调来一辆救护车,其他人冒着余震到病房去搬屏风、拿来产包等接生必备的一切物品。

  很快,他们利用救护车的后车门,用屏风和遮阳伞搭建了一个“特殊产房”,小心翼翼地将李玲抬上手推车,送入“产房”待产。为了防止手推车滑动,大家把手推车的一端抵在救护车的后车门上,再用砖头将手推车的轮子固定住,以确保接生时病人安全。

  躺在手推车上的李玲,头部朝向救护车,双腿蹬住手推车两侧的护手;负责接生的徐琴穿上无菌衣、戴上无菌手套,站在李玲的右腿处,一边接生一边还得用身体抵住手推车和李玲的右腿;护师徐利容站在李玲的左腿边护住其左腿;助产士阚红霞站在李玲头部前面左侧负责接送器械和物品等,并兼顾着手推车的固定;负责急救的主治医师龚钿在救护车中待命。同时,特许李玲的丈夫谌启平进入空间狭小的“特殊产房”,给自己的妻子加油鼓劲。

  “坚持住,用点力!”根据子宫收缩情况,徐琴不断鼓励和引导李玲。

  余震不断,“产房”中的医护人员汗流浃背;“产房”外,上千名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祝福。

  “哇!哇!”16时22分,随着一声声婴儿的啼哭,李玲顺利生下了宝贝女儿。此时,又一次余震使得救护车、手推车剧烈晃动,然而人们脸上却露出的是笑容。

        (四川眉山日报提供)

     (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