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系列报道 ③
出版业走上信息高速路
本报记者 庄光平

  “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信息化系统,我们每年1.6亿字的发稿量至少需要增加一半以上的员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增强自身管理效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传统出版业的运作方式也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变革。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应用在出版领域,激光照排技术替代了铅字排版;上世纪90年代,窗口化软件的推广和普及,实现了出版社内部编、印、发各环节的办公自动化;现在,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传统的出版、发行工作实现了新突破,电子出版、网络发售、按需印刷等新业务模式正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信息化改造业务流程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传统出版社信息化改造的最基础环节,包括出版物创作的数字化,稿件投递的网络化,编辑、设计、排版的计算机化等等。

  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改造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内部的发稿流程比较复杂:首先,编辑对稿件进行初步筛选,填写选题单上交部门主任审批;其次,由总编辑和选题论证委员会审批;再次,出版社与作者签定合同,并重新填写一份申请,再走一遍审批流程;最后,交给出版部门印制。出版部门则另有一套复杂的流程:排版、填印单、填封面设计单、填校对单……

  “每张单子都要认真保留,并最终形成一本书的档案,由档案室统一保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络部主任于晓伦说。该社每年要出版500多本新书,十几年下来,出版档案已经塞满了档案室的一长排书架。

  “如果想找一本几年前出版的书,按照之前纸质保存的办法,半天、一天都不一定能找到。”于晓伦说,“信息化改造完成后,存书的所有信息马上就能查到。”

  信息化系统简化并理顺了传统出版流程。出版社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管理。目前,针对出版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出版社在实施信息化系统改造时也不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国内大部分出版社均已完成这一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网络化开拓营销渠道

  近年来,出版业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图书库存率不断增加。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图书流通呢?

  网络不失为出版社拓展销售渠道的有效平台。近年来,各出版社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门市部”,向社会和读者展示企业形象,发布出版信息。网络全天候、不限地域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图书发售的诸多限制,网售平台成为出版社“永不谢幕的订货会”。

  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5年时间里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建立了4家网络平台。2005年,网上图书销售仅占机械工业出版社图书销售总量的1%;2006年网上销售比重达2%;2007年网络销售量占到出版社整体销售的4%;2008年网络销售还在高速增长,一季度发货和销售已经占到2007年全年的50%,预计今年的网络销售比重能达到10%。

  此外,2007年,国内两大以图书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当当网和卓越网的合计图书销售额约为8亿元,约占到国内整体图书销售额的2%—4%,销售增速达到了70%—100%。

  网上发行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已逐渐成为新的渠道,是传统发行的有力补充。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3至5年内网络销售占全国销售份额将达到20%到25%。

数字化开辟成长市场

  1999年,谢寿光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书展。当时有人问,“你们的书有没有电子版?能不能在网上下载阅读?”次年,数字出版就在我国起步。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专家分析,拓展多介质形态出版,数字出版是主要方式,即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可以在网上浏览或者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日益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变革的“前沿”。我国数字出版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到2007年已经增长到300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预测:未来5年,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数字报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内容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

  “数字出版业务是我们利润最高、最稳定的收入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社长董铁鹰说。在出版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许多专业领域的出版社开始转型,从书刊制作转向信息服务。上世纪80年代,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专利文献全部是书刊,90年代是光盘,进入21世纪载体全部变成了数据库,出版社的核心工作也转移到对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

  数字化出版同时推动了出版业按需印刷的发展。“出版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时可直接印刷成书,省去制版等中间环节,一册起印,即需即印,为用户提供极大的便利。”谢寿光说。

  按需印刷以电子化库存替代图书的实物库存,避免了大量材料浪费和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同时按需印刷打破了传统的出版社与发行机构的分工模式,出版商可直接面向读者,书店也可即卖即印图书,使出版链条上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当今,出版业已经进入到个性化的跨媒体出版时代。谢寿光认为,信息技术将促使未来出版业的专业分工更趋细化,“出版社的发展将越来越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关。”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