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是你们的亲人”
———北京接收救治灾区伤员纪实
本报记者 赵妍 实习生 王继荣

  5月28日下午,承载着首批91名来北京接受救治的四川地震灾区重伤员的“救26次”列车到达北京西客站。

  17时30分,北京西站干部职工组成的150名志愿者队伍带着鲜花和奥运吉祥物“福娃”,打着“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汇爱成河,众志成城”等横幅,等候在站台上迎接伤员。

  18时05分,运送伤员的“救26次”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一辆辆救护车整齐排列在一号站台,担架已经拉出车外,每辆车配备的3位医护人员已准备就绪。列车一停稳,铁路工作人员就快速地将车厢玻璃卸下,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伤员从列车中抬出。

  “大叔,一路上还好吗?”医护人员关切地询问来自德阳的伤员陈宗雄,陈宗雄的妻子说:“他的腰椎受伤了,右手臂骨折。”“我们大家慢一点,要保护好他的腰部。”医护人员缓缓地把他挪出窗口。

  “感谢党!感谢政府!”9号车厢的68岁老人马德珍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动情地说。马德珍在来京之前刚刚做过截肢手术,但是她依然面带微笑。

  每位伤员被抬出车厢的时候,志愿者们都为他们送去一个“福娃”。记者看到有一位小男孩躺在担架上,高兴地举着“福娃”。

  据了解,为了伤员安全、迅速转运,北京西站制订了周密的伤员专列运输方案。车站科学调度调整列车到发线,克服线路紧张困难,确保列车运行通畅。他们协调北京西站地区管委会,安排好救护车集结场地及站外交通疏导工作,确保伤员下车后迅速运抵接收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这批伤员大多来自绵阳和德阳,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4岁。

  18时30分,首批20辆承载着伤员的救护车驶出北京西站。

  19时20分,救护车抵达北京老年医院,北京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迅速地将伤员送往“爱心病房”。

  据介绍,北京老年医院是市属三级医院,有很好的康复中心,设有独特的“多学科医疗组”,适合伤员长期康复治疗。接到接收伤员通知后,北京老年医院立即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安全保障组、宣传接待组、日常工作组四个小组。医院设立了“爱心病房”,准备了足够的床位,组建了爱心病房医疗队和护理专家队,并制订了伤员院前接诊方案。医院在现有护理人员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调配了36个护士充实灾区伤员病区。在后勤保障方面,医院对“爱心病房”的卫生设备、电路、灯具、电视、门窗等进行了全面检修。

  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杨兵告诉记者,医护人员们5月21日听到接收灾区伤员的消息时,纷纷写请战书送到北京市卫生局。为了精心救治伤员,北京市卫生局组建了94人的医疗团队,他们全部是三级甲等医院的知名专家。28日晚上医院将完成对所有伤员的体检。

  20时45分,记者看到最后一名伤员手捧鲜花面带微笑地被送往“爱心病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