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日报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现大面积机械收割的水稻田。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供图

  5月,塞上江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乡镇村庄,记者都深切感受到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给自治区带来的变化。5年来,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600万宁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自治区50周年大庆的到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赵永彪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5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治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分区发展”战略,出台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断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

  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65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达到3180元,年均增长10.7%。粮食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2007年总产达到316万吨,创历史新高;与2002年相比,在播种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总产增长了13.1%。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光热和土地优势,突出绿色、特色、品牌,形成引黄灌区现代高效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山区绿色生态农业三大板块。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守基本农田红线,确保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大宗优质农产品稳定增长,满足市场供应。立足国内外大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上规模,上档次,力争每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宁夏,产业大县建设已经成效显著,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已经初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集中度达到70%以上。比如,以中宁县为主体的50万亩枸杞产业带、以吴忠—银川为核心区的32万头奶牛产业带、以西吉县为主体的335万亩马铃薯产业带、环香山100万亩硒砂瓜产业带、灌区40万亩设施农业带、沿黄河35万亩淡水鱼产业带、灵—宁—同—海45万亩红枣产业带、贺兰山东麓22万亩葡萄产业等。

产业化经营上规模

  近年来,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近两年,自治区每年整合资金1.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多亿元,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化经营。全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38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加工产值达到95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45%。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8家、59家,有6个农产品品牌跻身国家名牌农产品行列,65个品牌荣获自治区名牌称号,一批“宁字号”农产品行销全国,有的出口欧美市场。此外,宁夏还成功举办了三届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洽谈会,吸引蒙牛、旺旺、娃哈哈、王朝等10多家知名企业投资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宁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了一个新台阶。

  赵永彪表示,宁夏还将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和投入,重点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同时,鼓励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和购销大户,与各类物流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大做活农副产品流通,特别是要把自治区更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打入高端市场。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在宁夏,随着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新提升。

  玉米实现了第五次品种更新换代,形成了饲用、加工和鲜食“三位一体”的专用化结构;马铃薯实现了第四次品种更新换代,种薯脱毒化率达55%以上;奶牛头均产奶量由5000公斤提高到6000公斤;肉牛改良率达46%;水产良种化率达到44%。水稻旱育稀植、“三元”高效种植、工厂化育苗、节水灌溉、秋季覆膜等技术全面推广,综合农机化率达到43%;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65%以上,畜禽疫病防疫密度达98%以上。

  同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步伐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加大,科技入户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45%。

  今后,宁夏还将大力改善农业物质技术条件。宁夏回族自治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治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提升土地综合产能。完善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现科技人员和技术直接到户到田。抓好国家级新农村信息化工作试点,力争率先实现信息网络进村到户。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5年内对适龄农民全部轮训一遍,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农民,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推动新农村建设

  宁夏的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完成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乡镇债务化解率达63%;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和广播电视,93%的村通电话,1000多个村通自来水;灌区10万农户住进了“塞上新居”,山区3.3万农户危房得到改造;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沼气、太阳灶、节能炕等农村能源建设,使30万农户受益,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创建活动,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村企互动、共建新农村”活动进展顺利,结对村达到400多个;自治区政府确定由农牧部门为农民承办的农村清洁能源、测土配方施肥、农民培训等实事全部落实。

  根据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来5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亿公斤左右;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0元;解决1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宁夏灌区初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部干旱带完成特色产业构建,南部山区实现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其中引黄灌区建设7个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中部干旱带建设4个特色产业体系,南部山区建设5个生态农业区。今后5年,全区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万场次,受益农民10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实现全区培训和转移60万劳务人员,造就一支1万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