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08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抗震救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路救灾大军赶赴灾区紧急救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科技的特殊作用更加凸现出来。

  卫星电话、遥感遥测、生命探测仪和液压设备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救援行动的得力助手。救援人员用生命探测仪确定幸存者的位置,用液压设备高效率将幸存者营救,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海事卫星通信设备让一个个“信息孤岛”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为投放救援物资、通报天气及地形情况提供了准确信息,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及时提供灾区的最新影像信息,为抗震救灾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救灾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进行着科学的救助指导。面对一个埋在瓦砾中被重物压住腿的幸存者,在研究实施抢救方案时,结构工程专家提出了巧取重物的有效方法,放弃了截肢方案,保住了幸存者的肢体;当抢通317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道路时,专家组制定出“多头推进、中间开花、两头夹击、协同作战”方案,使抢通效率提高了5倍;当获救者生命垂危时,是多位医疗专家通过远程会诊,提出手术意见,使一个个生命得以延续……

  实践证明,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斗争,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知识和科技为我们增添了战胜灾害的力量。

  现在,抗震救灾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面临许多困难,任务艰巨:大量伤员还需要更复杂的医疗救治;灾区卫生条件差,极易发生传染病疫情;一些水库、水电站、堤防等存在安全隐患,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可能存在次生灾害隐患;灾区群众需要心理干预和抚慰。要解决这些难题,尽可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都需要我们尊重科学,进一步发挥科技的作用。

  日前,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为抗震救灾提供科学支持,对于受灾群众的安置、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十分重要。面对即将全面展开的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紧急行动起来,深入调查,综合评估,科学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科学合理确定城镇、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建设标准,着手组织相应的科技示范工程,努力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作出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