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科技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依靠技术进步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
  图为海水淡化的核心设施膜装置。

  我国目前海水淡化工程呈现数量少、规模小两大特点。已投入运营的有20多个海水淡化工程,但总产量只有10万吨/日左右。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对海水淡化并不热心,究其原因,就是对海水淡化重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如果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近海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按照吨水/日投资成本4000元计算,总投资需要4000多亿元,吨水成本4元至5元,每年新增GDP达2000多亿元;而且海水淡化不减少陆地淡水总量;其次,海水淡化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和刚性法规。

  膜法海水淡化三大核心反渗透膜、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技术,仍被一些发达国家所垄断,基本依赖进口。以反渗透膜为例,国家“十五”重点国债项目支持汇通源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复合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在贵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年产12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的生产基地,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反渗透膜生产能力的企业,但和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国内目前大、中型海水淡化工程基本采用的仍是进口膜,而一套海水淡化工程,仅膜装置就要占到工程总投资的40%左右,因此,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工程示范以及国产化步伐对降低海水淡化工程造价、降低吨水成本至为关键。

  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经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大部分沿海城市1元/吨至3元/吨的自来水价格而言,仍然偏高。这是因为海水淡化水价计算是按照生产成本计算的,而自来水价格是政府指导价格,享受财政补贴。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利于淡化水推广应用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对使用海水淡化水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从事海水淡化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些补贴,对公益性海水淡化工程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海水淡化的步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