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网助学堂上十分兴奋。
本报实习生 吕 雪摄
一间教室里15台配置齐全的电脑整齐地摆放在电脑桌上,另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使用简陋的桌椅,认真听老师讲课。两间教室仅一墙之隔却反差强烈,这就是云南省丽江市的龙山光彩民族小学。
学校建于海拔近2800米的山上,是社会投资而建成的一所希望小学。校长和献泉表示,学校师资资源极其有限,绝大部分都是离退休老师。
据悉,学校的电脑教学起步并不晚,早在2005年,教育厅就为学校购置了15台电脑,但一方面由于缺乏懂电脑的老师和相关的教材,一方面人多机少,未能成功开展电脑教学。在此期间,学生们仅学到最基本的电脑操作,如开关机步骤、打字、用电脑计算等。
今年初,由思科公司联手新浪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共同发起了“思科网助学堂”活动,在此之前,思科公司为该学校捐赠了15台联想新机,其中包括一台教学主机,并让电脑连上了网络,学校的电脑教学室实现了设备升级。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脑和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很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
思科网助学堂是始于2007年3月的第一期思科网助计划的延伸,网助一期计划成功地为偏远地区学校筹集了大量的书籍、电脑等教学用品。作为该计划的延伸,这一回的“思科网助学堂”则侧重在如何缩小当地与城里孩子们之间的数字鸿沟,为其搭建起一个沟通与交流的网络平台。
新学期伊始就开办的网助学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互动课堂。至此,他们开始透过互联网与外界交流。通过思科网络助学平台,他们提出自己的种种疑问,爱心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支教”的愿望。校长和献泉感慨地说,网络激发了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求知欲望,每当他们坐在电脑前,眼中总闪耀着梦想的火花。
思科大中华区总裁林正刚表示,Web2.0时代,互联网的无地域限制、互动和鼓励个体参与等独特优势,使其成为承载公益行为的新舞台,人们利用网络规避了传统公益捐助的繁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有效的公益行为。
思科网助学堂是这个公益时代的一个代表,网助学堂不仅大大简化了公益捐助的实施过程,也降低了捐助门槛。传统的物质捐助需要捐助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承载于网络的知识分享能让更多的有心人参与其中,利用一些视频录制工具,再经过电脑进行编辑,便可上传到网络,实现知识共享。
据悉,自今年1月份学堂开办以来,人气很旺,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其中。而网助平台不同于优酷、土豆等开放式视频网站,维护人员对于知识视频、文章的审核制度比较严谨,经审查后的优质内容才能传到平台上。截至3月31日,共上传知识视频近500个,累计点击量百万余次,先后有数十位名人积极参与其中。
让网络为公益事业服务,思科的网助学堂仅仅是一个开场,人们不再局限于用单向的物质捐助表达自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交换知识和分享智慧成为网络公益时代的主题。
在这个公益平台上,人们不再固定扮演“捐助者”或“受捐者”的角色,屏幕两端的人通过网络相互了解,一方面,网友足不出户即可与需要帮助的人分享自己的阅历、知识,利用网络向受捐助者表达自己那份爱心,同时,受到帮助的群体也能向外界直接表达自己那份需求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