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崔玉清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0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对2006年中国金融稳定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报告选取了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指标对中资商业银行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改革后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67%,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整体风险状况明显改善。
报告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拨备覆盖率提高较快,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等方式,不断充实资本金。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商业银行由2004年的30家增加到2006年年底的100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同期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也由47.5%提高到77.4%;拨备覆盖率由14.19%上升到2006年年底的35.45%;改革后的4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29%,拨备覆盖率为84.49%。商业银行改革成效明显,资本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抵御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报告还就融资结构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银行业危机处理机制进行了综合定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稳步增长,盈利结构仍需改善。改革后的4大银行税前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07%和17.45%,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利润抵补能力得到增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中长期资金主要通过银行配置,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比居高不下,2004年以来一直超过监管要求上限,存贷款期限错配较严重,对此可能引起的风险应予以关注。
报告同时提出,多年来,银行业在满足融资需求中发挥了主要作用,2006年,银行新增贷款占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增量的82.0%,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但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从长远看,应注意改善融资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分散银行体系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此外,报告提出,现行危机处理机制平稳运行,存款保险等长效机制需尽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