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3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写
“来中国看世界大港”
本报记者 郑 杨

  陈戌源代表是个30多年的“老港务”。从17岁进上海港当装卸工,到如今身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重任,30多年弹指一挥间。问起上海港的发展,他说出一个词:震撼!

  “1840年上海开埠,到1973年我上船工作的时候,这个百年港口既老又旧。197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是7000万吨,集装箱仅1万箱;2007年,数字变成了货物吞吐量5.6亿吨,集装箱2615万箱。原先的吊车是抓5吨货物的,而现在上海港最大的吊车能抓起2500万吨,而且我们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全程计算机控制,可以说,上海港现在是世界上装备最好的港口之一!”

  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上海港的变迁令人骄傲。“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出国去看世界大港,看了很羡慕;今天我们可以讲,看世界大港就来中国,到上海看!”

  是什么促成了上海港的巨大发展?陈戌源代表说:“港口的繁荣首先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这就是对上海港发展最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得益于国家战略的推动,得益于国家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

  如今,陈戌源代表琢磨的是如何带领上海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于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港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如果能够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会直接推动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建设。同时,上海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们要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带动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30年来,上海港实现了从黄浦江向长江、再向海洋的三级跳,从百年老港变成了世界大港。陈戌源代表说,上海港正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变成世界强港。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