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版于上期推出“关注旅游演出市场”系列报道,分析我国旅游演出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巨大潜力,并重点介绍了四川和深圳的旅游演出经验和做法,获得了读者好评。今天本版再刊发3篇后续报道,重点介绍云南、上海和河南的旅游演出现况,敬请读者留意。
一位刚刚看完演出的天津游客对记者说,“太感人了,太感动了。在高高的玉龙雪山下,这么庞大的演出,几百名农民演员,演得这么整齐、优美,令人震撼。”另一位游客说:“演出在开场后十几分钟内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表现出纳西人民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时的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乐观开朗和向往幸福生活的壮丽画卷。正是纳西人民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含着眼泪看完了演出。”由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执导的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雪山篇》自2006年7月23日起在丽江公演,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30余万人,观众反响强烈,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印象丽江》剧分为“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祈福仪式”六大部分,展现了古老的东巴文化、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和当地的纳西民俗民风。随着节目的进行,大自然的演出也在不断变幻,时而风啸云涌,时而云开雾散,时而狂风骤雨,时而大雪纷飞,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这是一场365天与自然共同上演的印象大戏,在这里,人类的演出只有一半,另一半完全留给了大自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
近年来,云南将旅游与文化结合,推出了许多精彩的旅游文化演出剧目。游客通过这些演出可以欣赏到当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亲身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魅力。
“实在是太美了,我对《蝴蝶之梦》真的是倾倒了。”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王仪珍同学告诉记者。她在观后深刻体会到,该剧是当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大型梦幻风情歌舞剧《蝴蝶之梦》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这首唱响祖国大江南北的电影插曲开始,分“序”、“洱海明珠”、“三塔香云”、“苍山叠翠”、“蝴蝶泉边”这5个部分,自始至终都以“蝴蝶”为主要意象,营造出梦幻般的色彩和浪漫,展示了大理多彩民族风情、优美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以歌舞的形式介绍了洱海、三塔、苍山、蝴蝶泉4景点,让观众在艺术享受中对其产生向往并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
《蝴蝶之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大理旅游集团3方于2005年各投2400万元巨资合力打造,知识产权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理旅游集团负责市场运作,由大理风花雪月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团、大理州歌舞剧院演出。每天一场,晚上8点钟准时在大理下关市幸福路艺术剧场上演。
云南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通过政府扶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文化支撑、旅游推动,很多旅游区域都打造了一台以上的大型民族歌舞,场场爆满,成为近年来旅游中亮丽的文化景观。在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市,分别有《勐巴拉娜西》、《蝴蝶之梦》、《丽水金沙》和《云南映象》,它们都以云南独有的民族歌舞形式,表现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区域文化。在旅游旺季,这些歌舞每天演出至少一场,有的达到3场。优美的舞蹈语汇、扣人心弦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弘的舞蹈场面、出神入化的灯光效果,大大强化、提升了民族歌舞的表现力,开创了民族歌舞新的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震撼力,让来旅游的人们看了还想看,而且还极力推荐给他人。
云南旅游因为有了文化的支撑不断得到发展。近几年,大理十分注重对旅游文化的投入,他们把州内喜洲古镇建设成为集白族民居、商帮文化和白族风情习俗三位一体的全国旅游文化名镇;在鹤庆新华村,累计投资近3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展示白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民间传统工艺的文化广场、云南银器博物馆、旅游工艺品展示厅等,以文化为灵魂,以项目为支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促进了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重建大理古城崇圣寺,挖掘和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品景区;建成了《天龙八部》等影视拍摄基地,做大做强大理演艺和影视产业。
2007年云南接待国内旅游者8900万人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亿元,云南由旅游大省不断向旅游强省的目标迈进。云南省有关领导近日表示,今年云南省的旅游收入力争达到650亿元以上,旅游将逐步成为该省的特色产业,而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