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8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访札记
建立深化合作的长效机制
鲍晓倩

  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很多时候依行政区划而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一点在实践中非常重要。

  在城市群和城市带中,各城市互补共生,区域经济资源可以实现优化整合。然而,城市群的发展往往对现有的城市规划提出挑战,因为行政区划与自然经济区划有时候并不完全统一。

  这一问题在皖江城市带的发展中也同样存在。一条江,串起皖江城市带8个城市,这8个城市虽然都沿江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地理区位环境也各有特色。芜湖、马鞍山、铜陵三地地理空间上联系紧密,产业布局上形成错位互补之势,尽快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强烈;巢湖、滁州、安庆等城市位于江北,急需获得江南经济发达的芜马铜三市的辐射带动。

  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下,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从而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合理配置和流通,实现共同发展,是城市群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并不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组合,更重要的是要消除种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制约。

  不同的行政区划,在一个经济区划体之内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城市间更多的协同合作。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合作促发展,皖江城市带正尝试这样做。芜湖和马鞍山的城际道路采用统一标准建设,纳入城市道路建设体系就体现了这一点。2005年,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举行联席会议,各个城市就未来如何更好实现经济一体化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近年来,更是在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在采访中,不少人士都表达了同一个看法: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放在整个区域的大背景下来协调,不能再各搞各的。

  城市群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不能仅仅依靠城市之间自发的合作,尚未形成固定机制的城市联席会议,只能解决当下各城市发展共同面临的一些局部问题。突破行政区划界限,需要更高层面更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这一点安徽省已经有所尝试,早在1990年安徽省就成立了加快沿江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组长,这一形式一直沿用至今。2006年,安徽省出台了《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以行政的力量来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

  当然,对于皖江城市带这样一个正在崛起发展中的城市群来说,沿江城市群规划的实施,迫切需要安徽省建立协调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长效协调机制,促进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可以找到较为成功的范例。如长三角地区,不但形成了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种不同的联席会议还设立了常设的秘书处;长株潭城市群则在每年组织召开高层联席会议之外,在省、市不同层面都组建了长株潭办公室这一专职协调机构。

  期待来自皖江城市带的尝试再多些!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